2021年是西方世界人民又一个失望之年。在新冠肺炎夺去过百万人宝贵生命的情况下,西方经济复苏成果被少数富豪占有,1%富豪的财富急剧增加,收入和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坦承,资本主义没有为美国的经济发挥应有作用。她说:“我们不能有这样一种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一部分人的成功来自对工人的剥削,以及对环境和其他方面的剥削,我们必须纠正这种现象。”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提出,疫情敦促世界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22年1月5日发表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朗西斯·福山题为《短短一天就让世界不喜欢我们了》的文章认为,美国模式已经衰落了一段时间。“美国的体制存在明显的问题:金钱对政治的影响、与民主选择日益错位的选举制度的影响,但美国似乎无法进行自我改革。”

2021年是中国又一个极不平凡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功业,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昂首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和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世界银行预测,2021年和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8%和5.1%,继续处于高水平和发挥引擎作用。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国家的关注。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展望未来: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2020年世界经济萎缩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1年和2022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5.9%和4.9%,世界贸易和投资也将继续恢复扩展。但是,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1月11日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显示,在接受该论坛调查的全球专家中,超过84%的专家对世界的前景感到担忧。仅仅12%的专家持正面看法,只有4%的专家表示感到乐观。中国继续加强与各国合作,协力应对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面临的五大不确定性,让2022年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继续复苏之年。

一、疫情逐步终结还是变异继续蔓延?

西方国家在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人数急剧增加情况下实现经济

复苏。2020年美国经济萎缩3.4%,经济学家们预计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5.5%左右,这是1984年以来最高增长率。但是,截至2022年1月3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5614万例,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达到84.74万人,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3%,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却占全球新冠肺炎确诊2.9亿例的19.3%和死亡人数占全球新冠肺炎死亡546万例的15.5%。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医疗技术和最丰富医疗资源,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居世界第一位,如此沉痛悲剧被美国科学家愤怒地形容为“一场屠杀”。而美国带病刺激经济增长的成果却被少数富豪占有。因此,美国疫情失控,这是美式民主的失败和政治体制的失败。

新冠疫情大流行也是跨越国界的,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或独自应对,“免疫鸿沟”亟待消除。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021年12月16日介绍,全球已有超过44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56%—接种了一剂以上新冠疫苗。但是,分配极不平等,在高收入国家,83%的人口已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但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仅为21%。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站2021年12月29日发表文章指出,非洲12亿人口中只有6%的人接种了两剂疫苗。这种全球疫苗“种族隔离”不仅延长了全球疫情,而且是产生奥密克戎之类新毒株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2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接种超过86亿剂新冠疫苗,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疫苗助力全球阻击疫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为2022年设定的新目标是到7月为所有国家的70%人口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以结束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让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充分发挥疫苗、有关药物和防疫措施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如果我们能够终止不平等现象,我们就能够终结新冠大流行。”

二、通货膨胀缓解还是再陷滞胀困境?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财政赤字和债务急剧增加与石油价格暴涨,西方国家陷入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加剧的“滞胀”困境持续近十年。

截至2021年2月,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美国为372%,欧元区为422%,英国为506%,日本为557%。国际金融协会(11F)预计,到2022年年中全球债务总额将从2020年的281万亿美元增至突破300万亿美元。举世关注的是,低收入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8.5%,仅低收入经济体2020年的外债比上年增加12%,达到86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并继续增加。2021年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8%,创近40年来最大同比涨幅。美国使用的“通货膨胀”的定义是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的年化增长率,不包括食物和能源。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是食物和能源供需矛盾导致物价飙升、通货膨胀加剧。受到疫情蔓延、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2021年12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收于每桶75.21美元和77.78美元,全年价格分别上涨约55%和50%。高盛能源研究主管达明·库尔瓦兰预计,如果继续供不应求,2022年和2023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突破每桶100美元。欧元区2021年11月通货膨胀率升至4.9%,创25年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27.4%,是推高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2022年伊始,在外部势力煽动和支持下,“极端分子和激进分子”利用天然气价格上涨,为导火线和借口,在哈萨克斯坦国内一些城市挑起骚乱。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计算的食品价格指数(2014年至2016年为100)在2021年11月为134.4,比上年同月上涨27%,创下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作为食用植物油原料的油菜籽、粗糖和小麦期货价格比2020年底分别上涨了70%、21%和22%。联合国粮农组织等2021年12月15日发布报告显示,亚太地区2020年超过3.75亿人面临饥饿,比2019年增加5400万人。从2021年11月起,在阿富汗3800多万人口中,2000多万人面临缺粮危机,1400万儿童营养不良。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21年12月13日发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前主席菲尔·格拉姆、美国政策研究公司合伙人迈克·索伦题为《拜登滞胀即将到来》的文章指出:“通过拜登的行政命令和监管政策,美国经济正从伟大的世界资本主义巨人变成俯首贴耳的资本主义傀儡,它的主人是政府而不是消费者。”他们认为,一旦采取新的刺激性开支和货币调节手段刺激不断放缓的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停滞就很容易变成滞胀。

物价大幅上涨引起消费者不满,2022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面临巨大压力。美联储2021年12月15日宣布将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2020年美联储可能加息3次到4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已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转向控制通货膨胀,避免再次陷入滞胀困境。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美联储提高利率、美元升值,将吸引全球大量美元回归美国,从而有可能再次引发全球或发展中国家金融或债务危机。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中国金融业持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立足国内大循环和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物资供应和交流,从而避免物资短缺和防止物价暴涨。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压力见顶还是继续断裂?

经济全球化导致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址。

在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全球扩散、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年增速达到有史以来第二高的水平和世界经济加快增长而需要物流加强之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突然断裂,导致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供不应求,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经济学家们预测,美国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以下。芯片短缺导致一些国家汽车等产业减产。日本《东京新闻》2022年1月5日发表题为《诺奖得主真锅淑郎警告气候变化是人类的“重大危机”》的文章援引联合国的统计显示,2021年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气象灾害已经导致超过3000万人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而流离失所。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开拓者、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员真锅淑郎(90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存亡的“重大危机”。苏黎世保险集团首席风险官彼得·吉热在一项报告中指出,气候危机仍然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长期威胁,若不能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可能缩水1/6。

自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2012年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至26.6万亿元,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2.5%升至近30%。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应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供需矛盾凸显、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等问题。为此,工信部提出,将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确保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时候“不掉链”,同时继续布局建设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力争使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国将为构建更加开放、融合、安全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做出更大贡献。

四、收入和贫富差距缩小还是继续拉大?

彭博社亿万富豪指数中500人的净资产在2021年净增加1万亿美元,资产总额已经超过8.4万亿美元。超过了除美国和中国外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据“美国人支持税收公平组织”和政策研究所不平等项目的一份报告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亿万富豪们的财富激增了70%以上,总额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21年全球又有1.5亿人陷入贫困。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放松对金融业监管和实行主要有利于富人的税收政策,导致收入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美国前劳工部长、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赖克指出,美国体制的核心是500家大公司,这些大公司采取一切手段提高股价、压低工资,实现利润最大化。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证实:“在美国,1%的富豪得到全国90%的收入。”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成千上万美国人失掉了工作和收入,而富豪财富却急剧增加。据牛津经济研究院计算,从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美国收入排名前20%人口的财富增加了约2万亿美元,而收入排名后20%人口的财富减少了逾1800亿美元。据美联储统计,截至2021年6月,美国收入前1%的富豪拥有全国财富的27%。高于占美国人口60%的“中产阶级”拥有财富占26.6%的水平,大大超过低收入50%人口的财富之和。美国收入前0.1%的富豪人均年收入是后90%人的人均年收入的196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西方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南北经济和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世界人口66.12亿,其中:高收入人口10.56亿,占16.0%;中等收入人口42.6亿,占64.4%;低收入人口12.96亿,占19.6%。2019年,世界人口76.5亿,其中:高收入人口12亿,占15.7%;中等收入人口58亿,占75.8%;低收入人口6.5亿,占8.5%。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近8亿贫穷人口脱贫,占全球减贫人数的70%,对全球低收入人口大幅减少起到重要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冲击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低收入群体。《日本经济新闻》2021年12月28日报道,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在接受记者河浪武史专访时介绍,从人均GDP比较,2021年,发达国家的增速预计为5%,而发展中国的增速为0.5%,这极其令人担忧。低收入者无法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将处于弱势。利率上升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会减少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新投资。5年前美国加息曾使发展中国家遭受过考验。据联合国的数据,在2020年到2021年间,全球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从每45人中有1人增至每33人中有1人。世界银行认为,人道主义危机是全球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到2023年年底,东亚、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地区超过一半的经济体人均收入将低于2019年底。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这样的国家比例将增加到2/3。

中国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迈向共同富裕,继续为缩小全球收入和贫富差距发挥更大作用。

五、地区热点矛盾缓解还是冲突加剧?

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曾将“撕裂的美国”列为“2021年世界十大风险”之首,2022年,美国带来的风险恐将只增不减。

俄罗斯总统普京2021年12月23日在莫斯科举行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回答了55个问题,其中强调绝不接受北约继续东扩。如果北约一再触碰俄方“红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影响全球战略稳定。

迄今伊朗与美国的分歧依旧严重。伊朗坚持要求美国和欧盟国家取消对伊制裁;美国不仅要求伊朗继续履行伊核协议规定,而且限制或冻结相关核活动,甚至威胁可能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其他选项”。如果美以破坏伊朗核设施,伊朗将坚决回击。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海湾石油出口,将带来全球灾难。

70多年来,平均10年美国就在亚洲发动一次侵略战争,严重破坏了很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屠杀了几十万父老兄弟姐妹。如今,美国国内社会撕裂、疫情失控、贫富差距拉大、矛盾尖锐。美国统治者企图“内病外治”,即再次挑起地区冲突甚至发动侵略战争,转移矛盾。其中重点是向印太地区大量增加兵力和现代武器,频繁举行军演。印太国家要吸取历史教训,坚决反对美国拉帮结伙、制造分裂,破坏地区安全稳定与和平发展。加强团结合作,办好亚洲自己的事情,实现亚洲伟大复兴!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2021年和202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和5.3%,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RCEP运行将提振15个成员国之间贸易、繁荣区域经济,而且将助力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观察人士认为,RCEP生效将为全球化增添信心,为区域合作提供新动力,为世界与中国的互利共赢带来新机遇。

德国“中国平台”网站2021年11月25日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参与,就无法应对任何重大挑战》的文章介绍,德国前国防部长、社会民主党前主席鲁道夫·沙尔平认为,只有在与中国合作而非撇开或反对中国的前提下才能解决这个世界面临的所有涉及人类生存、安全与和平的重大挑战。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加强合作,协力将诸多不确定性变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协调发展的积极因素。各国一起向未来,让2022年成为继续复苏之年。
作者:李长久(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