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以来,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的持续行动让美国这个全球海上霸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凭借反舰导弹、无人机和灵活的游击战术,胡塞武装不仅封锁了红海这一全球贸易命脉,还让美军航母编队疲于应对,暴露出美国军事战略的脆弱性。这场不对称战争,不仅让美国烧钱无数,更在战略和国际声誉上付出沉重代价。
一、红海封锁:胡塞“王炸”
红海承载着全球12%的贸易量,是连接欧亚的战略要道。然而,自2023年11月胡塞武装以“声援加沙”为名开始袭击商船以来,红海航道几近瘫痪。多数船只被迫绕行非洲好望角,运输成本暴涨300%,欧洲油价和日用品价格随之飙升。胡塞武装利用曼德海峡的地理优势,通过反舰导弹和无人机精准打击,迫使美军及其盟友的商船和军舰望而却步。
胡塞的武器装备虽不算先进,却极具杀伤力。他们拥有至少6款反舰弹道导弹和6种反舰巡航导弹,其中“阿西夫”“曼达德-2”“努尔”和“塞义德”等型号尤为突出。这些导弹多源于伊朗技术,部分甚至可追溯到苏联的设计。例如,“努尔”导弹在2016年和2018年分别击毁阿联酋运输船和护卫舰,命中率几近100%。更令人震惊的是,胡塞自研的“巴勒斯坦-2”超高音速导弹,号称速度达16马赫,射程2100公里,精度10米,残骸中发现的高纯度铼镍合金引发外界对其技术来源的广泛猜测。
胡塞的战术灵活多变。他们将导弹发射阵地隐藏在也门北部山区,掏空大山建成兵工厂,甚至在沙漠中实现流水线生产。美军舰载机难以提前发现这些阵地,而胡塞的“皮卡+导弹”组合更是神出鬼没——发射后迅速转移,让美军空袭屡屡扑空。胡塞并不追求每次命中航母,只求制造持续威胁,迫使美军保持高度戒备,消耗巨额防空资源。
二、美军应对:烧钱无数却收效甚微
面对胡塞的挑衅,美国自2024年起加大军事投入,部署“杜鲁门号”“罗斯福号”和“卡尔·文森号”等多艘航母,辅以B-2隐形轰炸机和“爱国者”防空系统。2025年3月15日,特朗普政府发起“毁灭性打击”,一个月内耗资超10亿美元,试图摧毁胡塞的导弹工厂和指挥系统。然而,战果却令人失望——胡塞的地下发射阵地和兵工厂“坚挺”依旧,甚至变本加厉地反击美国和以色列目标。
美军的空袭效率低下,代价高昂。胡塞用3000美元的无人机就能迫使美军发射200万美元的防空导弹,经济账面“亏到姥姥家”。截至2025年4月,胡塞已击落18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每架价值3000万美元。更讽刺的是,美军高调宣称摧毁胡塞司令部,却被曝仅炸毁萨那一栋废弃办公楼。4月11日,胡塞甚至公布B-2轰炸机的实时轨迹图,让美军“隐形王牌”颜面尽失。
美军航母编队在红海的处境同样尴尬。胡塞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让舰队时刻保持紧张状态,舰长只有9-15秒决定是否拦截来袭目标。2024年11月,美军“斯托克戴尔号”和“斯普鲁恩斯号”甚至躲在中国052D驱逐舰后通过曼德海峡,足见其对胡塞导弹的忌惮。2025年4月11日,胡塞再次用巡航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杜鲁门号”,迫使其后撤50海里,暴露了航母在不对称战争中的脆弱性。
三、战略困境:进退两难的美国
胡塞的崛起不仅让美军战术上被动,更在战略上将美国逼入两难境地。继续作战,意味着持续烧钱和高昂的政治代价。美国一年8000亿美元的军费,在红海的消耗却难见回报。更糟的是,频繁空袭导致至少107名平民死亡,223人受伤,激起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胡塞则借机包装成“民族英雄”,在地区影响力大增。
撤军同样不可行。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仓促撤军已被视为战略衰落的象征,若在红海再次退让,将进一步动摇盟友信心,甚至让欧洲盟友独自面对胡塞威胁。副总统万斯曾批评欧洲在红海行动中“吃白食”,暗示美国可能希望欧洲分担更多责任。然而,欧洲海军虽有1000多艘军舰,却未必能有效应对胡塞的游击战术。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升级打击打破僵局,包括动用B-2轰炸机和加强对胡塞港口荷台达的封锁,意图切断伊朗的武器供应。但胡塞的导弹和无人机储备似乎源源不断,封锁效果微乎其微。有分析指出,美国的空袭可能意在为沙特领导的反胡塞联盟铺路,或通过外交施压伊朗。然而,伊朗在幕后支持胡塞的同时,避免直接卷入冲突,巧妙保持战略平衡。
四、胡塞的底气:伊朗支持与群众基础
胡塞武装的顽强,离不开伊朗的武器和技术支持。伊朗不仅提供反舰导弹和无人机,还可能协助胡塞建立本土生产能力。胡塞控制着也门三分之二的人口,3300万居民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35万常备军和80万预备役,结合哈马斯的地道战、真主党的巷战经验以及伊朗的导弹技术,让胡塞成为一支难以消灭的游击力量。
胡塞的组织能力同样令人侧目。他们将山区和沙漠变成兵工厂,2万名工人实现导弹和无人机的流水线生产。即便在美军封锁下,胡塞仍能通过阿曼等地获得关键零部件,显示出极强的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胡塞将对抗美国包装成“抵抗霸权”的壮举,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同情。
持久战还是新变局?
胡塞的行动不仅改变了红海局势,还重塑了中东格局。他们打破了美国促成的沙以和解进程,推动中东从派系混战转向“反以”统一战线。沙特在与胡塞作战9年后选择停战,甚至暗中与其谈判,显示出对胡塞实力的认可。伊朗则借胡塞之手,间接牵制美国和以色列,巩固了地区影响力。
当前,胡塞与美国的对抗已陷入僵局。胡塞无需击沉美军航母,只需持续制造威胁,就能让美国付出高昂代价。美军空袭虽能摧毁部分目标,却无法根除胡塞的威胁。
长期来看,美国可能面临三种选择:一是继续加码军事行动,冒着点燃中东火药桶的风险;二是撤军并将责任推给欧洲盟友,承受战略信誉受损的后果;三是寻求外交突破,切断伊朗对胡塞的支持,但这需要付出巨大政治代价。
胡塞不对称作战的成功,让超级大国的军事机器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举步维艰。正如有分析指出,胡塞不仅是美国的难题,更是21世纪国际秩序变迁的缩影。从阿富汗到也门,美国的军事霸权一次次被证明并非无懈可击。而胡塞,这支“穿拖鞋的军队”,正在用导弹和无人机,向世界宣告:超级大国并非不可挑战。
这场红海博弈,远未到落幕之时。美国被胡塞难住了,而棋局的下一步,或许将决定中东乃至全球的未来走向。
作者: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