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原创 >

巴基斯坦恐袭频发针对中国,该如何应对?


当地时间3月26日,中方企业承建的巴基斯坦开普省达苏水电站项目车辆,在途中遭遇恐怖袭击,车上5名中国公民和1名巴基斯坦司机不幸遇难。这并不是达苏水电站项目的中企员工第一次遭遇恐袭。

2021年7月,达苏水电站项目出勤班车在赴施工现场途中遭遇爆炸,造成包括9名中方人员在内的13人死亡,另有20多名中方人员受伤。时隔两年多时间,同一项目、同一地区连续两次遭遇恐怖袭击事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巴基斯坦二元分离的政治体制,使我们无法真正依靠当地政府和军警力量保障在巴项目安全。

一方面,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有着深厚的战略互信、共同的战略利益。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专程赴中国驻巴使馆吊唁遇难的中国公民,并表示将严惩凶手,并进一步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对在巴中国人员、项目和机构的安保。

另一方面,在看到我们与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层面(或者说巴基斯坦上层精英)良好关系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巴基斯坦的政治体制带有议会民主与伊斯兰神权国家的双重特征。其发展历程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世俗与宗教、民主与独裁、法治与神权于一身。

国家建设的缺失、政府的腐败与动荡、政府治理能力的乏弱,加上经济的落后与社会的贫困,使这个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呈现出二元分离的治理状况。表面上相当强大的现代国家机器实际上不能对巴基斯坦基层社会形成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非常虚弱。

巴基斯坦的行政区划由省-专区(相当于我地级市) –县–乡–联合村构成,看上去结构与中国的行政区划类似,但县以下甚至从专区开始,基本都是部族政治,尤其是在山区更是如此,各部落占山为王,甚至裂土分疆。巴国政府的政令和法律根本无法影响到这些部族区域。

往往一个省级行政区内,巴国政府只能真正控制几座大城市沿海港口及其附近的工农业产区外加上一些交通要道,对部族区域在事实上实行的是一种羁縻统治。这样的治理模式的实质是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基层法治空虚,部族势力强大,恐袭事件高发、各种私刑盛行。而我在巴诸多项目恰恰位于远离巴政府实际控制力较弱的基层地区,政府和军警很难提供有效的保护。

二、巴基斯坦处于“动荡弧”枢纽位置,其恐怖主义活动极具张力和破坏性。

冷战结束后,欧亚大陆的南部边缘,从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中东、波斯湾到南亚这一条线,成为全球地区冲突、热点问题、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风险最高的区域。

美国学者亨廷顿将这个区域称为“文明的断裂带”,是滋生各种宗教、文明、民族冲突的温床。2005年美国国防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将这个弧形延伸的地带称为“动荡弧”,是“极端主义政权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区,也是宣扬最疯狂的信条的好战分子的策源地”。这一地带,由于恐怖主义活动的深刻影响,已经形成与民族国家世界体系差异巨大的,以反世俗、反现代、反国家主权为特征的一种对抗性体系,而巴基斯坦恰好处于这一地带的枢纽位置,成为恐怖势力汇集和中转的枢纽。

目前,巴基斯坦国内大约活跃有52个恐怖组织,且其中的大部分为跨国组织。根据国际智库和平研究院(IEP)发布的《2022年恐怖主义全球指数报告》,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指数(GTI)为7.825,其恐怖主义影响程度级别为“非常高”。巴基斯坦和平研究所(PIPS)发布的《2023年巴基斯坦安全报告》显示,2023年巴基斯坦共发生了645起恐怖袭击,其中的23起自杀式爆炸袭击。

2013-2021年,巴基斯坦共发生恐怖袭击8179起、伤亡28341人,平均伤亡率达3.5人,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0.53人(马里兰大学恐怖主义研究中心数据),巴国恐怖活动组织化和地域性特征明显,袭击伤亡率高,致命性强,极端化倾向显著。

三、美国、印度等反华势力一直将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在内的中巴合作视为“眼中钉”,利用各种手段加以破坏。

表面上看,俾路支解放军、巴基斯坦塔利班等恐怖组织为了实现其政治企图,反对巴政府、阻止中巴合作,所以将中资项目和中方人员作为袭击的重点目标。但实际上这些恐怖活动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走廊建设提出之后就引起美国、以色列、印度的不满,他们将走廊建设称为“战略时刻”,认为走廊建成后不仅帮助巴基斯坦成为南亚经济中心,还会极大提高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严重触犯了美国主导南亚地区事务的利益,因此,美国妄图通过遏制走廊的建设来牵制中国发展,以各种形式并暗地支持俾路支分裂势力对走廊建设从事破坏活动。

除美国以外,印度一直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心怀不满。一方面,印度国内多次炒作所谓“中巴经济走廊”是中方刻意以经济手段为由介入“印巴争端”,真实意图在于帮助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另一方面,印度认为中方此举意在借助走廊建设扩大中国在南亚及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抗衡印度的南亚战略,威胁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第一大国的地位。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印度调查分析局(RAW)和印度国防情报局(DIA)一直为巴基斯坦多个恐怖组织提供支持,策划袭击内容,蓄意破坏走廊项目。

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23年,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在巴基斯坦遍地开花,累计为巴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创造19.2万个就业岗位,新增6000兆瓦电力、510公里高速公路和886千米国家核心输电网,我在巴工程建设人员也超过30000名。有观点认为,俾路支解放军、巴基斯坦塔利班等巴恐怖组织的主要目标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但从现实的情况看,2018年以来,我驻卡拉奇领事馆、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瓜达尔港明珠酒店等与中国有关的项目、人员都遭遇过恐怖袭击。

与此同时,中国在巴投资和兴建的项目远不止走廊项目,如此次遇袭的达苏水电站项目就不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它是世界银行出资并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大型水电站项目,隶属于巴基斯坦水利水电发展署。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其袭击的对象绝不仅仅局限于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其目的就是破坏中巴合作,遍布巴境内的项目和人员迫切需要我们统筹安保措施,提升安保能力。

建议一: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在巴项目、人员的安全保卫,真正树立“无安保、无项目”的理念。

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全球关注、举世瞩目,确保项目、人员的安全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在巴利益的基础性保障,也是大国责任、更是大国担当。美国在阿富汗的惨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全可靠的环境,即使项目建成、投资落地,也难以真正发挥功能作用。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切实加强在巴项目、人员安保的统筹谋划,树立安全大于一切、安全就是一切的理念。

建议二: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促使巴国政府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力争早日从法律层面允许我在巴单独或合资设立保安公司。

应当正视巴基斯坦政治体制和社会治理较弱的问题,在与巴政府保持密切合作的同时,加大力度促使巴政府在反恐和安保合作中采取更为开放、更为务实的态度和措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允许中方设立保安公司、派驻安全人员和力量,切实确保中方项目和人员的安全。

建议三:强化风险意识,摒弃形式主义,开展覆盖全域、全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地图,用风险评估主导安保措施的实施

“海外安保、人命关天”。要开展全要素、全领域、全过程在巴项目、人员、设施的综合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地图,充分发挥地图在分析规律、综合评价、预测预报、决策对策、规划设计、指挥管理中的作用,对高风险地区的项目和人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安保措施。要彻底摒弃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所谓安保体系建设代替措施执行的形式主义做法,从项目设计、施工招标开始就将行程规划、外籍雇员的身份背景审查、随行护卫、驻地安保等措施落到实处,并制度化、法律化,严格责任追究。

建议四: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对巴境内的反恐情报工作,提升情报能力。

预防是反恐工作的源头治理,情报是真正有效的反恐工具,我在巴项目、人员屡次遭受恐怖袭击,造成人员伤亡,与我在巴反恐情报能力建设滞后直接相关。应当看到,恐怖活动因其隐蔽性、快速性、危害性的特征对近实时的情报支援要求极高,我们应当切实加强对巴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和情报预测能力,全面通过信号、网络、人力、开源数据等多种手段搜集情报信息,为决策和处置提供支持。
作者:冯治中(高级政工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