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度扩散,国际安全形势急刷演变,中美抗疫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因疫死亡人数己远超二战后历次战争死亡人数总和,内部深层危机全面发酵,“中升美降”态势加速发展,中美博弈进入到了战略相持的新阶段。那么在中美博弈的新阶段,拜登政府将如何出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拜登政府或将升级对华竞争态势
拜登政府执政首年,国内施政承受多重压力。为解决经济民生问题,拜登推出多轮大额经济刺激方案,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谋求快速拉动内需、提振经济。但受疫情影响,社会复工复产进程缓慢,相关举措非但未能拉动经济复苏,反而造成国内通胀大幅升高,政府债务风险持续累积,民众不满情绪上升,拜登在美国内的支持率屡创新低。哈佛大学美国政治研究中心进行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约60%的美国选民希望拜登在这届任期结束后离任。在民主党选民中,只有不到半数的人希望拜登竞选连任,37%的人希望民主党能派出一位新的总统候选人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
美国民众认可度不断降低,也将引发美政府内部对2022年国会中期选举前景的担忧。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称,民主党担心若国内乱局持续,可能会同时失去在参、众两院的微弱优势。为刺激国内经济复苏、实现中期选举胜选等目标,拜登政府势必将阶段性、针对性地升高对华打压态势,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取民意支持,这也将加大我国的应对压力。
拜登政府或将掀起新一轮政治攻势
前期,拜登政府提出不派遣外交人员参加北京冬奥会,包括英国、加拿大、日木等国均效仿,试图在国际政治层面孤立我国。这也是拜登政府从意识形态领域反华的具体举措,今后不排除美方或继续瞄准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集中炒作涉华问题,以期破坏我国的国际声誉并消耗我国的应对资源。未来一段时间,美方可能利用我国主办金砖国家峰会等重要事件节点,掀起新一轮政治攻势,对我国进行指责施压或抹黑攻击,将涉华议题置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拜登上台以来大搞所谓“价值观外交”,以“民主人权”等为幌子,加大对我国主权和内政问题的插手力度。去年12月,美国以线上方式举办“全球民主峰会”,借机拉拢“志同道合”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所谓美式民主价值观。在拜登政府看来,只有构建最广泛的“价值观联盟”,才能掌握大国竞争的主导权。事实上,拜登口中的民主已沦为地缘政治较量的工具。今后,美可能继续借助举行线下“全球民主峰会”等时机,进一步凝聚美西方在人权、民主等议题上的共识,扩大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力,以增加其大国竞争资本,实现其地缘政治利益。
美或将升级军事安全领域威慑力度
当前,美国在经济实力下滑情况下,更加注重军事手段在遏制我国崛起方面发挥的底牌作用,不断加大威慑挑衅力度。今年以来,美国加快回归大国博弈、地缘竞争,撤出阿富汗战场,加大印太地区投入,进一步升级对华战略竞争,军事领域也成为其重要的抓手,通过出动航母、战略轰炸机等“大杀器”频繁在我国周边组织具有实战化、针对性的多边联演。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全面修复双边盟友关系,完善印太盟友体系,升级美日印澳“四方对话”机制,纠集盟友在我国周边大搞各种演习。
随着经济实力消长变化,拜登政府运用军事手段维护其霸权主义的心态会愈加凸显。未来,美方将通过出台新版《印太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等顶层战略报告,进一步聚焦印太地区,优化西太前沿兵力部署,加快派遣各种“大杀器”赴西太部署,推动新质战力熟悉印太战场、实地检验运用效能。此外,美方还会联合盟友伙伴出动军事力量,常态化的进行冲闯南海岛礁、模拟打击演练等示强活动,这无形之中也加大了中美发生摩擦冲突的风险。
美可能在科技等特定领域围堵设限
不难看出,现阶段美国方面将经济和科技领域视为中美竞争的核心。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持续构建排华经济圈,以意识形态为粘合剂,推动重构美盟主导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科技联盟。同时,还与盟友联手兜售“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对冲牵制“一带一路”倡议,利用沿线国家政治因素干扰破坏我国一系列合作项目的推进。在此基础上,还施压盟友干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阻挠我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破坏我国参与地区经济合作。
美方始终不甘心被中国赶超,为了在我国“由大转强”的关键发展阶段迟滞我国崛起的进程,势必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遏制围堵,以重塑有利于美国的战略格局与秩序。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拜登政府会继续利用美国在信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对我国企业发起攻击,不排除使用各种不入流的手段在特定产业和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围堵设限,切断与我方的科研交流和技术进出口,并持续打压我国产业政策。
处理好中美关系不仅对于我国的战略机遇期与和平崛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于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前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新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在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紧盯美经济下滑及股市震荡易影响“票仓”等美方痛点,适时出手扰乱美方阵脚,寻机争取中美经贸博弈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