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王湘穗 >

王湘穗:世界格局大演变,中国顺势而为


世界是国家的立身之所。对一个国家尤其大国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路径,与其对世界格局及变化的认知息息相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对世界格局变化的战略认知为中国实现高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对日后中国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变化提供了重要方法。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的战略认知是否要有所调整呢?

危机与重构成为主要战略问题

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但到冷战后期,经济竞争成为两大阵营较量的主战场。邓小平敏锐指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正是基于这种战略判断,中国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制定与此契合的内外政策。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解体后的苏东集团被纳入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体系。阻碍资本全球扩张的国家壁垒被荡平,世界开始了美式全球化狂飙突进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格局的新方向。为应对全球化挑战,中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更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并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体系的重要成员。正是通过对时代主题和主要战略问题的精准把握,中国抓住国际局势变化创造的有利时机,实现快速发展。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式全球化出现停滞。如何应对危机与变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即危机与重构,成为新的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面对危机,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并利用G20机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在危机中,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成为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率最高的国家。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领导集体敏锐感受国际格局变化直接相关。

认识由一到多的格局之变

全球性危机远未过去,不断扩散与深化的危机正在推动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经济危机之前,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决定着国际社会的整体运行,一超独霸是世界基本格局。在危机冲击下,美国内部暴露出许多问题:长期被奉为圭臬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受到质疑,制造业萎缩和劳动参与率大幅下降,不同族群、阶层因两极分化而严重对立。美元体系因债台高筑而风雨飘摇,以WTO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秩序对美国越来越不利,强大的军事力量无法给美国带来安全感。自由主义世界曾经的灯塔,正在变成保守主义的堡垒,独步一时的美式全球化体系开始走向崩塌。

经济危机不断深化的政治结果,是标榜代表本土民众利益而反对全球化的人物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出危机已经到了要区分“你们”和“我们”的程度,也形成了要通过国家动员来保障本国利益的严峻局面。英国脱欧和“特朗普现象”,说明全球危机已蔓延到国际政治领域。在危机的凛冽朔风下,蜷曲御寒是种本能反应,但选择损人利己的竞争之法,则是资本利益最大化在危机时刻的政治表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已经证明此路不通,国家间以邻为壑的自保,往往导致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戕害以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人们目前面临的困局是,原有全球体系已近瓦解,新的合作机制和秩序尚未建立。从美国基本面和政治领袖的意愿来看,美国无力也无心承担重建世界新体系的重任。在老霸主开始退隐,新体系尚未建立的过渡阶段,全球化将进入退潮期。世界将从倡导和推进全球经济分工、全球安全框架以及全球科技、文化交融等趋势中转向,各国及各地区在经济、政治与安全事务中,更多的依赖自身,而不是依赖全球合作,人们将面对一个“去中心化”、非一体化的多极世界。

下一阶段的全球图景,很可能是若干个由超国家集团组成的“合作共同体”的世界。一些在自然禀赋、人口资源、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意识等方面能形成互补并有一定历史渊源的民族国家,有可能在互动合作中形成超越传统民族国家的“跨国共同体”或“区域经济圈”。这些“共同体”将围绕拥有相对完整经济体系和安全保障的核心国家或国家联盟建立,主要按地理区域分布,也不排除可以依据产业链、价值链甚至是按国家发展水平形成。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欧元、欧盟和北美经济圈正在遭受极右国家主义的挑战,我们可以预言,即使出现现有区域组织的解体,也将以“马克经济圈”或“地中海经济圈”等次区域的方式回归。以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多种长远利益为纽带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将在下一阶段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及安全局势的主要样式。“超国家合作共同体”将成为未来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

顺势而为和量力而行

及早认识和把握这一历史大趋势,有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出“一带一路”规划和“共同体”建设构想。这是对中国长远发展的谋划,也是对全球危机的因应,还是对“危机与重构”的破题之道。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一国能否单独实现现代化目标?这是个不断被提出又不断被否定的问题。在全球危机的情况下,一国可否独善其身?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是无法做到的事。因为在当代技术条件下,世界已被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世外,无法独自应对发展与安全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认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敢于担当、努力作为的姿态。中国提出许多国际合作倡议,通过国家间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保障共同安全、分享共同成果。在全球危机的时代,是选择合作优先原则,还是选择排他性的本国优先目标,这是重大的战略抉择。如何选择,将决定不同国家在未来世界的地位。中国的主张与行动,是对全球发展新趋势的顺势而为,同时也是量力而行。(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