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路言 >

退出“一带一路”,意大利转向的得与失


近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称,意大利已正式退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因为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与此同时,据意大利媒体透露,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将转而寻求重振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2019年3月,中意两国领导人签署了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谅解备忘录。自此,意大利成为第一个正式确认愿意参与中国投资计划项目的欧盟创始成员国,同时意大利也是七国集团(G7)中唯一签署“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

 

意大利为何变卦了?

一、选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意大利左右投注的政治传统。“墙头草”是意大利最典型的标签。纵观历史,意大利总是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来回切换。

一战时意大利开始紧紧跟随德奥两个帝国,后又投奔英法;二战时意大利仍然追随德国,但眼见情势不对,1943年又转而投靠美国和英国。不难看出,意大利每次的政治赌注都能收到超乎想象的利益。左右逢源,哪一边占优势就跟着哪一边,已经成为意大利对外政策的最基本的逻辑。由此可见,在政治上意大利并不是一个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国家。

2019年,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是七国集团中唯一一个加入该倡议的国家。当时,意大利政界、商界都憧憬着中意合作蕴藏的巨大商机,期待能给疲软的意大利经济注入强心剂,大幅提升对华出口贸易额。然而,四年之后意大利的“中国热”明显降温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经济学教授阿米吉尼指出,如今意大利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显著高于向中国出口的商品额。阿米吉尼认为,当年中意两国签署协议,主要是对中国方面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是中美两个大国博弈的结果,而意大利不过是傀儡,真正的棋手是中国和美国。

而与此同时,按照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的说法,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意味着意大利就不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了,不意味着就会对华关系造成不利影响。意大利还计划在2024年举行的中意政府间会议期间,与中方解决目前所有的国际贸易问题。

二、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意大利梅洛尼当局被迫选择退群受到G7的影响,意大利感到在与中国合作的过程中,自身的地位被削弱,甚至受到了压力和限制。

因此,为了与美国及其盟友保持一致,并在政治上取得一定优势,意大利决定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众所周知,美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一直耿耿于怀,不仅到处抹黑,恶意中伤,而且还对想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各国威逼利诱,千方百计进行各种阻扰和破坏。对美国的盟友和小弟,更是不允许其加入,对意大利这种已经加入了的,就施加压力让其退出。其实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上台之际就有消息传出,美国正施压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这让意大利左右为难。

而今年7月梅洛尼访问美国后,意大利退出就已成定局,而为了顾及中方的感受,一直压到12月才公布而已。与此同时,意大利现任总理梅洛尼走亲美外交路线。早在2022年选战期间,梅洛尼就一再表示反对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她在首次到访美国白宫时表示,将在12月之前做出是否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决策。梅洛尼作为极右翼团体领导人,为了使意大利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进行了各种尝试,但依然没有任何效果。

在此情况下,梅洛尼当局只能在政治上宣泄,以此表示自己的不满,而其宣泄的对象就是中国,毕竟美国对意大利的控制与影响仍然比较深。美国的第六舰队就驻扎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显然不敢与中国走得太近。在中美博弈,美国全方位打压中国的情况下,这给意大利带来的压力非常巨大。正如梅洛尼所说,意大利作为唯一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达国家,实在是无法承受生命之重。

三、梅洛尼当局认为,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梅洛尼在参加米兰的一场活动时曾表示:“为什么我们是唯一加入丝绸之路却不是与中国贸易最多的国家。我认为我们必须保持和改善与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但丝绸之路的方式并没有给出预期的结果。”

梅洛尼认为,中国与法国、德国不是“一带一路”伙伴国,法国与德国也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但中国在上述两国的投资却远远高于意大利。在此情况下,意大利必然心不甘情不愿。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投资没有达到梅洛尼当局的预想,因而通过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方式,强烈表达不满。毕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没能得到足够的利益时,意大利这种具有投机传统的国家自然会选择退出。

意大利退出将造成哪些影响?

一、意大利政坛对梅洛尼当局选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存在反对意见。据意大利媒体透露,在梅洛尼当局向中国递交关于退出“一带一路”倡议通知的照会之后,意前总理孔特对这一决定表示了反对。

2019年,意大利前总理、“五星运动”领导人孔特决定与中国签署备忘录,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孔特称,梅洛尼的选择是“一个乌龙球”,他认为这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决定,它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使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回到了原点。”他还称,该协议“没有影响(意大利)的任何战略资产和设施”。孔特的立场也得到了一些意大利议员的支持,他们一致认为,这将最终会影响意大利企业。

二、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导致意大利错失与中国合作的商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为参与国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然而,意大利的“退群”意味着他们将错过这一机遇,可能导致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尤为重要。意大利单纯追求政治利益,而放弃与中国合作的商机,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对于意大利来说,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带来政治上的某种好处,但这无法与商机和影响力的损失相抵消。

据意大利央行的数据,截止20233月,意大利的债务创下 27900亿欧元(相当于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成为欧元区第二大负债国,仅次于希腊。2022年,中意贸易额达到778.84亿美元,意大利最有名的就是奢侈品和名牌服装,而中国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和名贵服装消费市场。

中国是意大利第四大贸易伙伴,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与此同时,意大利不过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本来是一个机会,但是意大利选择放弃,极有可能使与中国的良好的贸易势头遭到遏制,而想重新恢复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三、意大利的决定还有可能导致其失去在欧洲事务中的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推动的国际合作框架,参与其中的国家可以在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等方面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

相比之下,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使其在欧洲舞台上的发言权受到限制,错失更多的合作机会以及影响他国决策的能力。对意大利的“退群”,中国方面其实早已警告过。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贾桂德曾表态:“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会释放负面信号,影响中意两国的合作,并对意大利国际形象和信誉造成不利影响。”

有分析认为,对于意大利的这种“骑墙”行为,届时中国方面必然会有所回应。意大利政府现在面对的局面十分棘手,就算梅洛尼政府让“一带一路”协议在2024年自然到期,也无法阻挡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进一步扩张。

未来将会怎样?

一、中国与意大利的全面关系应该不会受到很大冲突。“一带一路”倡议所有参与国是否意愿留下,当然是按协议走的。中国希望意大利留在倡议下,但是也能理解这个G7成员国参加“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压力,特别是拜登政府的施压。

虽然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非常多,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退出的,意大利因为是西方发达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现在退出也创造了一个第一。而中国如何处理与意大利的关系也让很多想参加的国家看在眼中。任何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利益,以及对中国倡导的发展理念的认可,绝对不是强买强卖。

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完全代表其反华立场。在对华关系上,意大利的各政党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建制派或者民粹主义政党,都不会主动“对华脱钩”,放弃中意合作。如果因为右翼政府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最后导致中意出现脱钩断链,那么真正高兴还是美国。

事实上,中意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例如,在科技创新、环保、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意大利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可以为意大利的商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市场份额。

因此,即使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中意两国仍然可以通过加强其他领域的合作为彼此带来更多的利益和价值。此外,虽然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对两国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并不会改变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和关系。

二、一定要打破西方国家总是将与中国签署某项协议当成对中国的恩惠的看法。意大利是西方国家中少有的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受到了来自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压力,如今要回归西方阵营的经济路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完全可以淡定地看待意大利在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是否能过得更好。全球第八大经济意大利经济停滞16年。

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这是一块财富兴起之地,不加入“一带一路”倡议遭受更大损失还是意大利,而不是中国。另外,中国一定要警惕有些国家以加入或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要挟中国,或者讨好美国的筹码。有些人认为意大利本次决定是受到G7国家施压的结果,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而另有观点则认为,意大利其实是在赌博,他们在寻求与中国继续保持合作,但同时又想保留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便在未来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拥有更大的策略自由度。不管是哪种观点,都表明国际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想寻求最大的利益和影响力,以保障自己的战略空间。

退群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国际社会应该维护多边贸易和投资规则,寻求建立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国际合作关系。中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国际关系。
作者:路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