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闫晓东 >

最新发生的“三件事”,将把俄乌冲突推向何方?


举世注目的俄罗斯总统大选刚刚过去4天,便接二连三发生了三起重大事件,涉及俄乌两国,也震惊世界,引发笔者许多思考。

第一件事是,3月22日晚,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这事件的重要性在于发生在俄乌冲突的激战期间,完全不同以往的恐怖事件。

枪手为几名身着迷彩服的不明身份人员,他们投掷了手榴弹或燃烧弹,引发火灾,随后,其中当事者有四人跑出音乐厅,换上事先准备好的衣服逃离现场。俄方派出50多支救护队和医疗队进行了现场急救工作。据俄安全局最新情况统计,事件已造成超过60人死亡,至少145人受伤。俄外交部将这起枪击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

莫斯科恐怖事件发生后最容易引人联想追究的是“事件是谁干的?有何作用和意义”?也最容易联想到是乌克兰所为、是美国操纵。因为,从目前俄乌战场局势看,2024年开年以来俄已攻占乌军几个重要据点,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准备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剑指基辅,这对乌方极为不利。

但是,事件的当天美国广播公司(ABC)迅速报道,“伊斯兰国”宣称对22日事件负责。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称“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乌克兰或乌克兰人参与了枪击事件”。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也明确宣称,乌克兰与这起事件无关。美乌两国一前一后把乌克兰洗脱的一干二净。

事件操纵国是美国吗?美西方各国纷纷报道,早在3月7日,美国驻俄大使馆曾向驻俄的美公民和俄方发布警告,监测到“极端分子”正密谋未来几天内,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甚至提到了音乐会)发动袭击。一名美国官员还称,美国此前与俄罗斯分享了关于“伊斯兰国”构成迫在眉睫威胁的风险情报。美国也当了“大好人”。

美乌两国如此配合表态,目的就是怕引火烧身,怕此次恐怖事件激怒俄罗斯,遭到俄方的空前报复。预期未来确实如此,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22日称,“如果查明这起恐怖袭击的组织者与基辅政权有关,必须找到这些人并将其消灭,包括犯下这种罪行的国家官员,血债血偿!”

美乌两国对此事把自己抖落的干干净净,逻辑推理的最后结论应该是,制造这起恐怖事件是“伊斯兰国”了。但是无论“是与不是”,由于事件发生在俄乌冲突期间,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乌克兰减弱或解脱目前战场危势的作用。去年俄在战局困难时,发生了哈马斯攻打以色列的战斗,不少人认为这或许是俄罗斯为分散美国强力援乌的精力和财力,削弱乌克兰的战力,而采取的“围魏救赵”的战术。如今在乌克兰缺少兵员和炮弹、作战困难时,也会被认为制造莫斯科恐怖事件能分散俄罗斯的精力和战力、减轻乌克兰战场压力,“围魏救赵”,彼此彼此。

俄罗斯人不笨不蠢,他们不会只听美乌两国的自圆其说,会悟出此事的作用,激发斗志,勇猛再战。

第二件事是,3月22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转为战争。具体情况是,“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主持人对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进行了采访,后者在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上宣称,对乌“一开始是一场特别军事行动,当西方集体成为乌克兰一方的参与者时,它已经变成了一场战争。”俄罗斯现在四个新的联邦主体(即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地)必须得到保护,并从基辅军队手中完全解放出来。俄罗斯不允许一个公开声称将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和俄新地区的国家在其边界上存在。

俄发言人所讲的关键词是“西方参与之后”、“行动转为战争”、俄目的是“不允许威胁存在”。此话顾名思义,“行动”仅是小范围的、低层次的,或者说危害是低烈度的。而“战争”则是大范围的、高层次的,危害是强烈度或者说是超强度的、无限的。由于西方的参与,特别行动转为战争。

关于西方国家有武装人员参与俄乌冲突,其实俄罗斯早有所见,俄国防部曾明确表示,已有超过1.3万名外籍作战人员加入了乌方作战,只是俄“不愿捅破这张纸”,不愿让冲突升级、扩大化。最近,因美国内驴象两党之争,援乌势头减弱,欧盟各国将俄若能胜乌便是欧洲的灾难,掀起援乌高潮,甚至声称要直接出兵,特别是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已公开表示“西方军队在乌克兰已是公开的秘密”。俄罗斯如若仍像以往置若罔闻只是自欺欺人,形势所迫,俄再也没有必要“装盲作哑”了。

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转为战争,预示着行动的升级,预示着俄罗斯将审时度势,有选择地向西方国家开战了。

第三件事是,北约已做好与俄发生直接冲突的准备。这是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鲍尔最近访问乌克兰时的表态,他还称,乌克兰一定会成为北约的一员。这也是北约主要官员向世界的公开表态,也是对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转为战争的回应。

当下的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十分紧张。保持数百年中立国的芬兰和瑞典先后入约,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接壤扩大了1340公里,美国趁机在芬、瑞两国即将驻军,波罗的海已成为北约的“内湖”,这对俄安全造成极大的压力。目前北约分别在其东部和北部同时进行着9万多人和两万多人的军事演习,并在罗马尼亚建立最大的军事基地,德国防长公开说北约应作好备战,未来5-8年时间将与俄罗斯开战。

从最新发生的三件事看,莫斯科恐怖事件将成为战火蔓延的导火索,把特别军事行动转为战争 ,将俄罗斯推向与北约的对抗。

这对第五次担任总统的普京是一个重大挑战。但是,俄历史学家发现俄社会有一个发展特点,即俄领导人的执政任期长短与俄国际地位有一定的相关性。俄罗斯社会发展通常得益于领导人的长时间统领和治理。

从14世纪中叶莫斯科公国崛起后的长达225年的发展看,其间领导者的平均执政时间是35年,且在位时间都超过28年。俄国16世纪的政权更替危机导致了举世闻名的“混乱时期”,此后米哈伊尔三世执政32年,使俄国得以复兴。进入17世纪后,俄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也与其领导人的长期在位相吻合。彼得一世执政4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34年。

进入现代社会后,列宁因病早逝,他的继承人斯大林执政27年,曾领导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并把国家打造成东方阵营的盟主。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把苏联推到了顶峰,一度成为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级大国。

普京作为当代俄罗斯领导人,执政前24年间(包括4年普梅组合)功绩满满,最近又以空前高票、绝对优势再次当选总统,总计执政将达30(或36年),表明俄罗斯人相信他的智慧和能力,能够战胜各种挑战,乘风破浪,将俄罗斯引向成功。

盼俄罗斯人的愿望成真,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闫晓东(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