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指出,已有45年历史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有效期已到,但截止目前双方仍没有续签或延长。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就《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续签依然在沟通中。此消息一出就引发科技和经贸领域的担忧。这一协议若真的不再续约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是否会如外界传言的那样中美脱钩又进了一步?
长达45年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时至今日已有45年历史。协议规定,中美两国将在农业、能源、太空、卫生、环境、地球科学和工程等领域展开合作,并在教育和学术等领域展开交流活动。该协议是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第一个正式合作协定,确立了双方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框架,促进了两国科学家和大学之间的交流。通常情况下,该协议每五年续签一次,最近一次续签是在2018年。
2023年8月27日,该协议再次到期,但美国政府决定不全面续签,只是将协定短期延长6个月,至2024年2月底。当时,美国务院发言人表示:“这次为期六个月的短期延期将使协议继续有效,同时我们将寻求授权进行谈判,以修改和加强协议条款。”他解释说,“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承诺更长期的延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国家科技战略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在这一领域的行动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构成的威胁。”
对此,美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称:“美国务院正代表美国政府就修改、延期和加强《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中的保护性条款进行谈判。”但他拒绝具体说明美国是否会延长该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有关提问时表示,中美就《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续签依然在沟通中。
虽然中美两国在去年召开的旧金山首脑会谈后关系有所缓和,拜登也多次强调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事实上,中美在人文、禁毒、气候变化等领域交流也在逐步增多。但在科技领域,美方依旧态度强硬。有消息称美国政府或将推出新的芯片出口管制条令。
美方延后续签背后有何考量?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上次续签是在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和科技战,但仍未阻挠该协议的续签。但时至今日,为何美方对是否会延长该协议讳莫如深?有消息称,在《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前夕,一批美国国会共和党议员致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妄称该协议被中国用来推进其军事目标,以及中国军方与民用科技的联系,并敦促拜登政府让该协议失效。包括美国议员在内的批评者还妄称,“中国对数据实施限制并在科技发现分享方面缺乏透明度。”美方似乎还对美国科学家前往中国旅行时的个人安全感到担心,也对北京可能将分享研究成果用于军事用途感到不安。这些不仅是托词,更是无稽之谈。
近年来,我国在5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实力快速发展。美国的紧迫感、危机感也日益上升,认为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崛起将对其构成重大挑战,美国内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言论甚嚣尘上。美国在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等多份政府文件中都明确了对华科技战略定位,认为我国是其“最强大的对手”。拜登政府将科技作为中美竞争的前沿阵地,企图通过科技、经贸领域的打压,削弱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遏阻我国的全面发展进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续签必然受阻。但同时,美国方面也有支持续签协议的人士。他们希望中美两国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双方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接触。在华盛顿中美研究所(ICAS)最近主办的一次讨论中,参加讨论的专家们表示,这个协议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并为双方研究人员加深与同行的接触提供了信心。
协议续签受阻会否引发连锁反应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虽然不涉及具体的合作项目,但这是两国各级别科技合作的基础,也是中美科技合作的基石。一旦失效势必将阻碍中美在科技领域的正常交流合作,由此而引发的连锁反应也不容小觑。
一是美国可能扩大技术管制范围。下一步,美方可能着眼在科技领域竞胜中国,以“新兴技术”和“基础技术”为重点持续强化对我国实施禁运和禁售。美商务部发布的核心前沿技术出口管制拟议清单将成为主要依据, 我国的医疗技术、工程软件、核心算力、航空发动机、先进材料等高科技行业可能将面临“卡脖子”的风险。
二是美方可能打造国际高科技“排华阵线”。当前,美加速推动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在新兴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的合作,并与日本宣布共同投资45亿美元开发6G或“超越5G”的下一代通信技术,强化对华竞争。下一步,美可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5G通讯等领域分别组建联盟,还运用联盟力量进行规则制约,从而打造国际高科技“排华阵线”。
三是中美存在滑向“科技新冷战”的风险。高新科技正成为中美竞争最核心领域,美方若坚持拒绝续签科技合作协议,在当前中美关系本就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中美在科技领域博弈、对立情绪上升,与美民粹主义崛起、政治极化相叠加,中美两国可能面临结构性恶化的风险。这种“科技铁幕”给中美两国带来的巨大风险值得高度警惕。
作者: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