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后世界秩序的转型以及中美博弈中的日本因素
来源:华语智库 时间:2025-07-21 13:44 作者:王景贤
一.特朗普2.0的各种疯癫性政策操作导致美国失信于世界
特朗普自2025年再度执政以来,面向世界突加关税、威胁盟友、退出多边机制、外交政策摇摆,这一系列反复无常的疯癫政策,对世界秩序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速了既有国际体系的碎片化与重组。
首先在经济秩序方面,特朗普的单边关税颠覆了自由贸易体系。他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于2025年4月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57个逆差大国(如日本24%、欧盟20%)加征更高关税,宣称需“清零贸易逆差”。此举无疑导致了世界供应链发生混乱,亚太地区的出口增速从过去的5.7%骤降至0.4%,全球中小企业因成本上升而陷入了困境。为此,各国开启法制措施,欧盟重启对美摩托车及农产品等的报复性关税,中国也一度将关税推高至125%,全球贸易规则陷入“丛林法则”状态。与此同时,特朗普视WTO为“中国崛起的帮凶”,停止对其拨款,瘫痪其争端解决机制。其政策核心是以双边胁迫取代多边规则,例如通过90天关税暂停期逼迫各国单独谈判,将贸易关系作为武器,破坏了世界多边贸易机制的根基。
在安全秩序方面,特朗普的政策导致了其同盟国间的信任危机,造成了区域权力重组。他公开质疑北约宪章第5条(共同防御),要求盟国将军费提至GDP的5%(原为2.5%),并以撤军相威胁。为此,欧洲被迫转向“防务自立”,设立首任“防务委员”,推进联合武器采购。尽管这在短期内仍难以替代美国的安全支柱作用,但无疑加速了欧洲的战略自主。与此同时,特朗普在地区冲突问题上进行杠杆化操作,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以中止军援逼迫乌克兰谈判,提出“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等让步方案,这并没有像他当初预言的那样“一周内结束战争”,在中东问题上,特朗普对伊朗开展核设施轰炸与停火谈判交替进行的方式,践踏伊朗尊严,反而刺激了伊朗加速其核武研发。
在多边主义机制方面,特朗普通过退群等方式,系统性破坏了现有的国际制度权威。他拒缴联合国会费、退出《巴黎协定》、削弱了世贸组织职能,将多边合作视为“主权枷锁”。还滥用“国家紧急状态”的名义推行关税,将芬太尼问题与贸易问题挂钩,进一步掏空了国际规则的法律基础。
不得不说,特朗普的一系列疯癫性政治操作.使得美国原有的软实力遭到崩解,使其在盟友中获得了“不可靠伙伴”的标签。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戴维斯称,美国成为了“不可预测的谈判方”,其政策朝令夕改,削弱了美国与世界各国的长期合作信任。特朗普还贬低加拿大主权,觊觎格陵兰岛,他的这一“基督教民族主义”式外交行径,背离了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殖民共识,损害了美国自身的道德感召力。难怪有学者称,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实则是“世界秩序转型的催化剂”,其“撕裂旧体系的能力远超过建设新秩序的能力”,世界正在阵痛中摸索再平衡的脆弱路径。
二.世界正由美国霸权下的“单极世界”转型为“中美二元下的多极世界”
与此相对,中国则借势重塑经济与安全架构,面对关税压力,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加快产业链自主步伐,推进了RCEP来整合亚太地区供应链,以“一带一路”拓展全球南方市场。在安全领域,中国强化中俄准同盟,借特朗普政策下美国与同盟国间的裂痕,扩大了自己在中东和东南亚的影响力。
目前,尽管中美两国短期综合实力来看,中国仍在规则、科技、军事领域等方面距美国实力尚有差距,但当前国际体系已经呈现出“中美二元、多强共存”的结构。经济方面,2023年,美国GDP 27.36万亿美元,中国17.79万亿美元,远超第三名德国4.46万亿美元;在军费开支方面,尽管与美国的9160亿美元相比,中国军费开支2023年只有2964亿美元,但近年来中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高度提升。建立了拥有包括东风系列导弹等先进导弹技术的火箭军,海军建设方面,拥有航空母舰、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等现代化舰艇,具备了远海防卫作战能力,也为维护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空军装备方面,中国装备了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大幅提升了空中作战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在军事信息化方面,中国已构建了现代化指挥控制系统和网络防御体系,具备了高度的整体作战效能。在国防科技领域,中国实现了航天技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支撑。在和平使命与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军队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使得中国相对于欧洲、日本等其他地区而言,已成为世界不可忽视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在此“中美二元”背景下,美国推行“俱乐部式多边主义”、以价值观划线构建排他性联盟的作法相对,中国则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平等有序的多极化,强调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在规则主导权博弈上,与美国破坏世贸组织争端机制、退出军控条约,破坏世界既有秩序的做法相对,中国主打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维护联合国权威,增强国际战略信誉。与特朗普主张双边优先、排斥多边的“主权经济圈”相比,中国则团结金砖国家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通过全球发展倡议和亚投行等机构倡导世界秩序的“多极共生”。
在上述背景下,东亚的邻国日本进来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英国《金融时报》6月21日报道,日本突然取消了原定与美国举行的外交与国防部长级“2+2”会谈。众所周知,日本素以忠实遵从美国要求而闻名。但此次,据说因美方要求将日本的国防开支提升至其GDP的3.5%,引发日本国内强烈反对。对此,日本政府取消了与美国的会谈。这在以往的各届政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此以前,美方要求日本将国防支出提升至GDP的3%,这对于目前仅占GDP1.8%、努力将在2027年提升至GDP2%的日方而言,已经是非常困难的水准。而此次美方称希望日方将国防支出进一步提高至3.5%。其背景是特朗普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增至GDP的5%,近期也开始对韩国施压要求达到同等比例。对此,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与外务大臣岩屋毅原定7月1日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马克·卢比奥、国防部长皮特·海格斯举行的安全会谈被日方临时取消。
日本问题专家、前美国政府高官克里斯托弗·约翰斯顿分析指出,日本向来高度重视“2+2”会谈机制,因为这是“彰显日美同盟稳固性的宝贵政治契机”。他认为日方的这一决定,实则暗示对当前日美关系现状及前景存在深度不满。
事实上,石破茂上台以来曾不止一次表示希望构建对美的“对等同盟”,而非“从属同盟”。他公开拒绝美国单边施压,强调防务预算的自主权。他曾明确对美回应:“防衛予算は他国が決めるものではない”(防务预算不应由他国决定)。此次,日本罕见取消了原定的双方“2+2”会谈,可以说直接抵制了美国的安全捆绑施压。
此外,在对美关税谈判中,石破茂政府也例外地表现出了强硬姿态。面对特朗普针对1500亿美元的日本商品加征25%关税的威胁,石破茂公开称谈判是“赌上国家利益的战斗”,并强调“日本不能被小瞧”,要求“堂堂正正保护应该保护的东西”。专家称,此举被视为打消了对美“特殊盟友将得到优待的幻想”。这些举动,表现了日本正在公开拒绝美国的单边施压,强调其主权的独立。
日前,石破茂在2025年7月的全国讲话中明确提出,日本需要在安全、能源、粮食三大领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增强独立性。这一表态直接挑战了战后日本长期依附美国的安全框架,表现了石破茂打算推进战略自主的决心。在经济与供应链方面,日方企业正加速推动“现地化生产”(如丰田在美扩建工厂等)以规避关税,同时也探索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降低对美市场依赖。日本政府层面则通过“地方创生2.0”计划吸引包括中资在内的多元外资,从而减少经济上的对美单极依赖。
不仅如此,在外交政策上,2025年6月,石破茂临时取消参加北约峰会,表面理由是因中东局势紧张,实则回避美国要求日本作为盟友站队支持其空袭伊朗的压力。日本仅对美方的行动表示了“理解”而非“支持”,这被视为日本政府避免在“法治”议题上双重标准从而损害对华、对伊斯兰国家的外交。
与此同时,石破茂政府在对美政策与对华政策上实行“温差”平衡,一方面维持日美同盟,另一方面多次释放改善中日关系信号,如坚持“中日战略互惠”,试图在中美间建立对冲机制。在台湾问题上石破茂政府也淡化了安倍以来的言论挑衅,避免过度刺激中国。
当下,日本正面临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在对国内政治动员方面,石破茂政府在选举导向上实施了“反对对美从属”的叙事方式,将“减少对美依赖”和“防务自主”作为核心竞选议题,通过展示对美强硬姿态争取选民支持。不仅如此,石破茂利用历史遗产批判“安倍路线”,认为安倍晋三时期对特朗普的“过度迎合”导致日本被过分拿捏,因此刻意与安倍时代拉开距离,转而强调“战略自主”。前驻日大使提名人肯·温斯坦对此指出,当前日美关系与安倍时期形成“惊人反差”。
有分析称,日本石破茂政府对美的“对等化”努力,本质是应对美国单边主义与国内政治压力的战略重组,其核心目标主要包括主权捍卫,拒绝美方在防务、贸易领域的强制性要求;同时分散风险,即通过经济多元化和安全自主来降低对美国的系统性依赖,进而以“独立外交”争取民意支持,稳固执政基础。
虽然这种“对等”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在安全上日本仍依赖美国核威慑以及驻日美军,冲绳基地的调整等议题也备受美方制约,在贸易谈判中日本的筹码除了抛售美债以外也较为有限,难破僵局。但必须指出,石破茂的尝试反映了日本在世界格局东升西降、国际秩序由“美国霸权下单极世界”转向“中美二元下多极世界”发生重大转变之际,希望摆脱“美主日从”的决心。
无疑,这也是日本希望利用中美竞争来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尽管其经济依赖中国市场,对华贸易占外贸总额20%,而安全依赖美国的矛盾仍将持续考验其平衡能力,但日本的动向无疑有可能在成为各方平衡中的重要变量,一旦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日本或被迫强化与美同盟,作为棋子来推动亚太“北约化”;而若中美管控竞争,日本可能成为“桥梁”,在气候、公共卫生等领域促成功能性合作,推动多极秩序平稳落地。
国际秩序的转型是世界各国权力的再分配、世界规则的重构,以及理念碰撞的叠加进程。这其中,日本从“美主日从”转向“有限自主”,有可能成为中美竞合中的“动态平衡者”,其战略选择既受制于中美对抗烈度,也将影响秩序转型的方向。是滑向阵营化对抗,还是走向包容性多极,未来十年,日本角色的本质,很有可能是世界秩序转型的折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