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原创 >

华语智库召开别具一格贺寿会:不忘党恩 牢记使命


日前,华语智库召开了一次别具一格的网上座谈会,为两位超越耄耋之年的华语智库国际问题资深专家贺寿:一位是92岁高龄的李长久老师,原新华社高级编辑;另一位是91周岁的叶志雄老师,原新华社高级记者。

两位老师在会上深情地回忆了他们在党的培养下,如何走上新闻战线、如何为党的新闻事业努力奋斗、如何获得丰硕的优秀新闻作品的历程。尤其是在退休以后,他们虽然人退休了,但思想没有退休。尽管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疾病迎面袭来,但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国际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迈进九十岁高龄之后,他们依然笔耕不辍,在舆论战线贡献一份正能量。

李长久老师是1992年退休的,但是他一直退而不休。特别是近十年来,他患过严重的肺炎,做过口腔癌手术,因摔跤腰椎骨折,做了微创手术,现在还带着护腰。他一方面积极医治和锻炼,另一方面仍坚持研究世界经济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他的一些对策建议。这十年来,他有多篇文章被评为优秀作品,其中有的文章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李长久老师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他是一个出生在偏远小山村的农村娃,童年时挖过野菜,十来岁才上小学,五年级时失学务农,直到解放后才又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

李长久老师深情地回顾他在党的培养和社会主义阳光下成长历程时说,他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到北京中央机关部门工作。他是个幸运者,但他没有忘记他的家乡,退休后,他把积累的10万元稿费以及800多册书籍,捐给家乡建了一个农家书屋。

他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虽然他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愿望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多写几篇有实际意义和影响的文章,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叶志雄老师出生在上海,少年时亲身感受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激发起他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在中共地下党和地下学联指引下,他参加了学生运动。上海解放后,18岁的他入了党,随后被调到团中央工作。1956年,他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班,1960年被新华社公派到日内瓦大学进修,从此在新闻战线战斗一生。

叶志雄老师回忆说,毛主席曾高瞻远瞩指出,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 要“让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就是说新华社要建成强大的世界性通讯社,打破美国西方对国际舆论阵地的垄断。叶志雄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在亚非拉、欧美以及南太平洋地区几十个国家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一定要占领国际舆论这个战略高地。”

叶志雄老师曾是中国首派驻联合国记者,连续三届常驻联合国,切身“领教了美国媒体标榜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的真面目”。他特别谈到,中国代表团还住在纽约罗斯福旅馆的时候,台湾特务潜入到我们服务员王锡昌同志的房间,在暖瓶里投放了大量无色无味的浓缩的尼古丁,出国前刚结婚的小王不幸牺牲。纽约某权威大报居然诬称是我们代表团‘内讧’。我方严重交涉,该报却声称是‘独立’判断,属‘新闻自由’”。

叶志雄老师退休近30年来,基本没闲着。他说,2017年他参加华语智库以来,正逢特朗普和拜登先后执政。面对中国和平崛起,美国统治阶层决心挽救美国世界霸权地位衰弱的历史命运。他们炮制“中国威胁论”,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不择手段遏制打压中国。中美关系恶化到半个世纪以来最低点。美国媒体也竭尽全力颠倒黑白抹黑中国。国内某些头脑西化的学者,也有意无意充当美国的代理人和传声筒,指责中国“反美”、“反西方”,胡说什么缓和中美关系“关键在中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当然不能听之任之、保持沉默。我们必须发声!所以我这个老头,也就克服困难,给华语智库写了36篇文章,谈不上有什么水平,但有针对性,所以还能引起一些平台读者的关注或好评”。

叶志雄老师最后说:“总而言之,我有四句话:身处时代波澜壮阔,党的培育恩重如山,机遇不少努力不够,不敢虚度遗憾仍多。”

两位老寿星的讲话令与会者深受感动。参加会议的华语智库十多位专家以及华语智库负责人一致表示,两位老寿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同时殷切希望,两位老寿星多多保重身体,争取在百岁贺寿会上再相见!

—华语智库 2023年6月6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