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两位美国政府消息人士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将于4月访华,这将是继去年7月访问北京之后,短期内再次访华。美国财长耶伦将访华的消息受到各方关注,被视为中美关系打破僵冷局面,有所“回暖”的重要征兆。
今年以来,中美官方层面沟通增加。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了第三次会议,这是2024年以来该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也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面对面会谈。此次耶伦访华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美国将如何调整对华政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看点一:耶伦访华行程有何目的
此次耶伦访华的行程和会晤安排虽然还未向外界透露。据消息人士透露,耶伦此访将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和央行行长潘功胜。另据美国《政治报》援引美国政府内部人士消息称,耶伦近几个月的讲话和采访暗示了她今年的对华工作重点。
耶伦去年12月在一次讲话中说,与中国高级官员举行面对面会晤,对美国政府“负责任地管理”双边关系至关重要。显然在美国大选临近之际,拜登政府希望在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保持中美关系稳定局面,这对其竞选连任非常重要。
拜登政府近年来通过维持对华商品加征关税、进一步加强对华出口管制等手段持续推动“脱钩”,虽然一定程度上有所得手,中国在美货物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14.8%下降至2022年的12.9%,但中美经济联系依然紧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继续占据关键地位。拜登政府认识到继续强行推动“脱钩”,将使美承受越来越高的成本,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最终得不偿失。
根据美国商会的测算,“脱钩”每年至少造成美250亿美元的资本收益损失。美资本力量对此十分不满,要求拜登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多家跨国企业高管近期密集来华,寻求拓展在华业务。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公开喊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摩根大通都会在中国”,以及“让我们停止脱钩”口号。
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已拉开帷幕,为争取更多支持,拜登政府不得不在对华政策上对资本做出一定妥协。此次耶伦访华其目的无外乎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提升美国方面对中美战略博弈节奏的掌控力,同时也防范中美在经贸领域竞争破局失控,对美自身利益有所损害。
看点二:中美经贸关系能否“止跌回暖”
自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开启对华贸易战以来,中美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一度陷入低谷。拜登上台以来不仅没有改变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反而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将高新科技领域视为推进大国竞争,维护经济霸权的重要抓手,持续推高对华竞争态势,在经贸、科技、金融等领域采取强硬措施,中美关系持续处于紧张边缘。
在旧金山会晤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两个大国的相处之道,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谁都不能承受,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拜登也表示,“美中关系保持稳定,防止冲突,管控分歧,并在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有助两国更好应对各自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美关系经过一系列波折后,通过两国元首会晤,以及近期高层之间的互访,有望实现“止跌回暖”。中美在多个领域逐步恢复沟通,双边关系僵冷局面有所回暖,中美外交政策磋商、中美海洋事务磋商,以及两国气候变化特使会谈稳步推进,美国联邦政府首次组团参加中国进博会,中美两军举行查找美军战俘与失踪人员遗骸工作会议。
随着耶伦再次访华,中美经贸领域很可能出现“小阳春”。中美关系的稳定或缓和,有助于避免误解误判,有助于减少分歧,有助于恢复和推动两国互利共赢合作,对全球治理的运行及区域和全球的和平发展带来稳定的力量。
看点三:美国能否调整对华经济政策
中美关系回暖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应当看到,拜登政府推进中美关系改善背后真正的目的,并非放弃对华竞争,而是想要为解决自身“内忧外患”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2024年随着美国大选造势活动全面铺开,拜登近年来的政绩乏善可陈,连任前景堪忧,两党相互清算迫使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应对。在中美较量短期内难见分晓的背景下,美方有意管控对华竞争烈度,从而能够腾出更多精力用于运筹国内事务打造执政亮点,减轻内外压力。
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方面在对华竞争中会更加注重具体策略手法的掩饰与包装,为“脱钩”战略披上“去风险”的外衣,瞄准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加紧对华遏制围堵。其中,芯片领域将成为美遏华的重点领域。美国商务部继去年底更新了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的出口管制措施之后,正在进一步收紧有关的限制。商务部长雷蒙多此前已表示过,预计至少每年对有关的出口管制措施进行一次更新。
近日,美方宣布准备再次向芯片企业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等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补助及贷款,以减少这些企业对华依赖。还有迹象显示,美国对中国芯片发展的围堵政策正从对尖端生产技术的禁运扩展到传统制程领域。
显然,在政治极化的美国社会,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共和、民主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竞相展示对华强硬也成为某种“政治正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耶伦访华,还是拜登政府其他缓和中美关系的努力都不会从根本上转变美对华竞争的总基调。
作者: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