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郁志荣 >

从日舰搁浅事故偶然性看其海上力量呈颓势的必然性


2023年1月10日12点30分左右,在山口县濑户内海周防大岛町冲家室岛附近水域航行中的,海上自卫队村雨级“电”号(日文名“稻妻”DD-105)护卫舰,突然发出“咚”的一声巨响,并伴随有巨大的震动,该护卫舰立即停车保持原状不动。

据海上自卫队和广岛海上保安厅第六管区本部透露,该舰可能触碰了海底岩礁,船尾的螺旋桨严重受损而无法正常运作。舰上虽然未发现有人员伤亡,但从船体泄漏的燃油,在海面形成了大约30平方米的油膜。

“电”号是海上自卫队村雨级护卫舰的第5号舰,隶属于海上自卫队第四护卫队群第4护卫队,常驻广岛吴港。该舰1997年开工建造,1998年下水,2000年3月服役,标准排水量4550吨,满载排水量5100吨,长151米,宽17.4米。10日上午,“电”号护卫舰刚从广岛县尾道市因岛日本海洋共同造船厂船坞修理完毕出坞试航,事发当时舰上有舰员和船厂相关人员共计190人,其中舰员166名、船厂人员24名。军舰修理完毕后,进行试航属于例行性程序,在试航中发现问题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在相当熟悉的航道航行,尤其是在造船厂诸多技术人员的保驾护航下试航,“电”号护卫舰居然会触碰海底礁石发生搁浅事故,不太正常了。军舰与其它船只不同的是担负着作战任务,安全驾驶乃是基础的基础,连船都开不好,开不稳当就别谈承担作战任务了。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海上自卫队近几年来舰艇发生海上碰撞和搁浅事故接连不断,而且都是人为造成的。原本在人们印象中,海上自卫队员素质高纪律严、操舰技能上乘、战斗力超强。可是,“电”号护卫舰发生搁浅事故使人们脑海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怀疑海上自卫队是否属于亚洲“一流”的海上力量。

顺着“电”号护卫舰在濑户内海发生搁浅事故,查阅海上自卫队过去和现在舰艇发生的海上事故,不难发现其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先来看看,近几年海上自卫队舰艇发生的事故,即使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也不为过。

一、自卫队扫雷艇与民用货船碰撞

2019年6月26日11时59分许,在广岛县尾道市高根岛东北方向1.5公里处的濑户内海,海上自卫队排水量约为510吨的扫雷艇“能登岛”号,与正在航行中排水量约700吨的货船“杰伊凯III”号相撞,事发时扫雷艇上有41名艇员,而涉事货船上有5名船员。该扫雷艇隶属于舞鹤地方总监部第44扫雷队,由于撞击发生后该船失去动力,只能由救援船将其拖回港内修理。

扫雷艇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船只,并非与普通船只同样采用现代化的钢结构制造,为了避免在扫雷过程中触发一些磁性水雷而采用木质结构,艇体比较脆弱。这也让该艇在撞击后损毁严重,涉事扫雷艇的右后方严重受损并进水,被撞货船的船头左侧也有损伤。

但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未出现船只沉没以及燃油泄漏等现象。事发次日即27日上午,海上自卫队幕僚长山村浩,为上述事故对民众造成不安致歉,并表示将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调查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

二、日舰“岛风”号与我渔船相撞

2020年3月30日晚,日本海上自卫队“岛风”号导弹驱逐舰(DDG-172),在东海与我国一艘渔船相撞,这艘服役32年的军舰左舷后方被撞出一个长约1米、宽约0.2米的大裂缝。

事发后“岛风”号带伤离开事故现场,驶往鹿儿岛接受海上保安厅第十管区的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岛风”号军舰与我渔船碰撞事故发生在当晚8点28分许,按照日方报道事故地点是在鹿儿岛县屋久岛以西650公里处。其实海图上标得一清二楚,碰撞事故发生在舟山群岛以东大约70海里的我国管辖海域。

“岛风”号隶属于第四护卫队群第8护卫队,常驻港佐世保。“岛风”号是“旗风”级导弹驱逐舰的2号舰,1988年3月服役,该舰长150米、宽16.4米、标准排水量4600吨、满载6000吨,航速30节,舰员260名。该舰搭载127毫米MK42主炮2门、6管20毫米火炮、2组4联装美制“鱼叉”反舰导弹、“标准”对空导弹装置和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装置各1座,当年造价十分昂贵高达692亿日元。

此次日舰与我渔船发生“碰撞”事故,至少有三个疑点:

一是撞船地点在我国近海。作为海上自卫队主力舰的“岛风”号,在距我舟山群岛70海里处活动目的何在?

二是日舰发生碰撞事故后逃逸。“岛风”号在发生碰撞事故后,放小艇查看我渔船自认为“无大碍”便离开现场,有肇事逃逸之嫌,应该负全责。

三是事故调查结果至今不公布。“岛风”号在我近海与我国渔船发生碰撞事故,应该被追究责任,作为肇事者尚须对我渔船和渔民进行赔偿。

三、日本潜艇“苍龙”号与香港商船碰撞

2021年2月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苍龙”号潜艇在高知县足摺岬近海,与中国香港籍商船“鸿通”号货轮相撞,造成潜艇舰桥歪斜、围壳舵折断。

据悉,该事故可能是因为潜艇声呐员确认周围环境状况失当等人为失误造成的。当日上午11点前后,“苍龙”号潜艇伸出潜望镜观察海面状况而上浮时,与航行中的香港商船底部发生了碰撞事故。声纳探测到的商船辐射噪声,和声呐员确认的航行噪声被误认为是远处的集装箱船所发出的,因此判断没有船只妨碍潜艇上浮。出现误判是因为在潜艇与两船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探测到的两种声源方向几乎重合,声呐员虽然一度对商船航行发出的噪声音质产生怀疑,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向当值的上司及时报告。

潜艇受损后一度失去通信联系,海上保安厅负责处理海上交通事故的主管部门,在事故发生3个小时以后才接到有关通报。2021年2月5日下午,香港商船“鸿通”号离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驶往日本冈山县,2月8日0时许通过鹿儿岛外海,8日晚11时左右该船仍位于高知县附近海域。

商船“鸿通”号长约229米,宽约38米,总吨为51208吨,载重排水量可达93000吨。“苍龙”号潜艇长约84米,宽约9.1米,排水量约为2950吨。这也难怪,“鸿通”号接受海上保安厅事故调查时表示,并未感受到冲撞带来的振动,潜艇碰撞应该对船体没有损伤。

“苍龙”级潜艇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主力潜艇,共有12艘。首艇“苍龙”号(SS-501)于2009年3月服役,部署在广岛吴港,隶属于第一潜水队群第5潜水队。

四、自卫队两军舰发生碰撞事故

2022年5月22日下午3点45分左右,停靠在神奈川县横须贺码头的阿武隈级导弹护卫舰“神通”号,在驶出港口时与浦贺级扫雷支援舰“浦贺”号意外发生碰撞事故。此次碰撞导致“神通”号舰首嵌入“浦贺”号船尾右舷,造成扫雷母舰船体发生部分损坏,并出现裂缝。

事发后“神通”号舰长中岛康弘表示:“造成这样的事态,我很抱歉,会全力配合海上保安厅的事故调查。”“神通”号与“浦贺”号发生碰撞事故,两舰都没有出现受伤人员,也没有发生船体漏油。实际经济损失估计并不大,但是影响非常恶劣。

舷号为DE-230的“神通”号导弹护卫舰,履行护航使命,与以往1000多吨的护卫舰相比,其拥有更好、更强的抗风浪能力和续航力,舰员居住条件也有所改善。该舰武备齐全,搭载76毫米舰炮、“鱼叉”反舰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密集阵”近防系统。被撞的浦贺级扫雷支援舰“浦贺”号,又称扫雷母舰,该舰是浦贺级扫雷支援母舰的首舰,也是海上自卫队中吨位最大的扫雷/布雷舰,可以承担远洋扫雷等作战任务,做为扫雷队群的旗舰,同时可作为补给舰,为扫雷舰艇编队提供生活用品、淡水以及医疗保健等,也可用于防灾减灾。

该舰排水量5700吨,装备有深水猎雷系统、变深猎雷声纳等先进的扫雷工具,船尾甲板是MH-53E“海龙”扫雷直升机使用的甲板和直升机机库。浦贺级扫雷舰每舰还有2套3型布雷装置和4条导轨,能够以不同的船速和布放间隔布放多种水雷。就是这样一艘王牌扫雷舰,被“神通”号护卫舰无缘无故撞开了一道口子。由此足以令人怀疑,海上自卫队战斗舰艇的驾驶技能,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能否经得起战场的考验。

以上是2019年至2022年四年间,海上自卫队舰艇发生的等级事故,平均每年至少一次。再往前查阅历史,发现海上自卫队各种大小事故频发,而且屡禁不止。从1954年海上自卫队组建开始,至2000年46年间共发生各类舰艇事故38起。

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1988年7月24日潜艇“滩潮”号与民用渔船“第一富士”丸在横须贺外海发生的相撞事件,共造成30人死亡、17人受伤。这一恶性事故在当时日本社会引起很大的震动。无独有偶,将近30年后的2017年9月25日,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海上自卫队基地的“出云”号护卫舰内,发生包括清扫作业人员在内,共计11人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中毒人员被紧急送往医院,全员尚存意识,身体并无大碍。

令人纳闷的是,如此新锐、先进的海上自卫队军舰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竟然始终找不到毒气源头。按理说,在任何国家的舰艇上很难会发生类似一氧化碳气体性中毒事件,任何船只在船体内具有通风设备,空气都由排气系统来维持流动和交换,即使产生微量有害气体也根本存放不住,更别说人员吸入之后发生中毒了。

然而,海上自卫队最大型的军舰“出云”号,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氧化碳中毒是有可能的。出人意料的是这种无厘头的事故在海上自卫队还不止发生一次,2017年7月15日,“出云”级“加贺”号举行开放日时,一名80岁老人掉入升降机缝隙,最终由于伤势过重而死亡。事故发生后海上自卫队却连最基本的解释都没有,还拒绝为其家属进行赔偿。后来发现,如此先进的军舰“加贺”号升降机旁边居然没有设警示标志或采取防护措施。

更奇葩的是,发生如此重大事故,却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担责。由此,海上自卫队舰艇内部管理有多么混乱可见一斑,舰艇安全管理究竟存在多大漏洞在此无须赘述。事前不采取防范措施和宣传教育,一旦事故发生后海上自卫队官僚阶层互相推诿,无人担责。这是恐怕已经成为海上自卫队的“光荣传统”,舰艇安全管理漏洞百出由来已久,碰撞、搁浅、中毒、摔亡、火灾形形色色事故接连不断,司空见惯。

2007年海上自卫队“白根”号直升机护卫舰,就因一名自卫官擅自携带小型冰箱到军舰上,最终由于冰箱引发火灾导致该舰战斗指挥室化为灰烬,整艘战舰不得不进行大修。2008年,当时日本最新锐战舰、由美国授权生产的日产“阿利伯克2”型导弹驱逐舰“爱宕”号,航行期间因执勤人员擅离职守,疏于瞭望,不幸撞沉了一艘日本渔船,并导致船上两名渔民死亡。

如果说“白根”号火灾事故让海上自卫队内部管理问题暴露出短板,那么“爱宕”号撞船事故则彻底撕下了海上自卫队内部管理混乱的“遮羞布”。这艘作为装备有最先进“宙斯盾”雷达的日本战舰,不仅未能及时发现渔船,就连撞船事故发生之后直到整艘船从渔船身上压过去才发觉发生了碰撞事故。

如果仔细查阅,还会发现海上自卫队舰艇发生过诸多稀奇古怪的事故,完全可以用比比皆是,枚不胜数来形容。

2009年10月27日晚,日本海上自卫队“鞍马”号驱逐舰与韩国“船底星座”号商船在九州岛附近的关门海峡相撞,导致两舰船发生大火,“鞍马”号一名舰员受轻伤,舰艏则遭损毁,无法修复“鞍马”号不得不提前退役。

2014年1月15日《读卖新闻》报道称,当天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隅”号运输舰在广岛县附近海域与一艘渔船发生相撞,造成4人落水,其中2人心肺功能停止。

2018年11月23日,日本TBS电视台报道,海上自卫队第15护卫舰队下属,阿武隈级护航驱逐舰“筑摩”号(DE-233),发生严重事故。该舰在航行时,不慎丢失了几十枚炮弹,这些炮弹是刚刚从舰炮中取出的实弹。丢失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舰员将炮弹放在甲板上时,被海浪冲到海里去的。

综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海上自卫队舰艇事故频发,而且五花八门,屡禁不止,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在海上自卫队频频发生碰撞、搁浅、中毒、丢失炮弹等事故面前,不信都不行。

不知“一心一意”致力于扩军备战,准备打仗的岸田内阁对此有何感想?是否已经注意到了海上自卫队舰艇安全管理相当糟糕,漏洞百出,按照目前状态,不要说打仗,打赢战争了,就连舰艇正常航行都成问题。海上自卫队“低劣”的海上事故频发,给穷兵黩武的岸田内阁结结实实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作者:郁志荣(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