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路言 >

欲与中美竞争,欧盟就《净零排放工业法规》达成临时协议


据媒体反映,当地时间2月6日,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净零排放工业法规》达成临时协议,旨在促进欧盟为实现气候目标所需净零技术的工业部署,加强欧盟在工业绿色技术方面的优势。

欧盟理事会当天发布公报称,该临时协议保留了欧盟委员会2023年3月提出的《净零排放工业法规》提案的主要目标:到2030年,欧盟将在本土制造其所需净零技术产品的40%,包括太阳能光伏板、风力涡轮机、电池等;在碳捕集和封存方面,实现二氧化碳年注入能力至少达到5000万吨。临时协议在简化施工许可规则、创建净零工业谷、明确公共采购和拍卖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净零排放工业法规》《关键原材料法案》与电力市场设计改革相关法案是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三大关键立法。临时协议达成之后,《净零排放工业法规》还需经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批准才能正式生效。

一、欧盟推出《净零排放工业法规》旨在清洁能源领域同中国和美国展开竞争。

为了支持欧盟到2050年成为碳中和经济体,并在制造所需的清洁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欧盟一方面希望减少对中国的清洁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在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内含3690亿美元清洁技术补贴后,欧盟也希望提高欧洲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

2023年3月,因担心美国的税收抵免计划吸引欧洲制造商离开,欧盟发布了《净零排放工业法规》初步提案。而在2023年的8月和9月,先有前欧盟官员表示:“欧洲光伏已经输给中国,风电产业可能也会如此”,后有欧洲太阳能企业发出了“破产警告”,称正在面临到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

为此,欧盟委员会希望,到2030年,欧盟使用的绿色科技产品中,至少有40%是由欧盟自己生产的。如今,欧盟推出《净零排放工业法规》,就是为了确保欧盟不仅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在制造所需的清洁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该“法规”列出了包括核能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战略性技术”。根据该“法规”,公开招标将以可能有利于欧洲企业的标准进行权衡,以对抗中国和美国方面的类似举措。此外,该“法规”还寻求确保欧洲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许可,简化了批准程序并缩短了批准期限。对于非常大型的项目,批准的期限将不超过18个月;对于小型项目,批准期限不超过12个月。

二、欧盟此举不足以改变其在清洁技术方面依赖自中国进口的局面,不会对中国企业带来直接影响。

中国目前在太阳能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已多次请求欧盟方面提供帮助,并宣称中国是在进行“不公平竞争”。有数据显示,欧洲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供应是在中国加工的,中国是欧盟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进口伙伴。

中国控制着绿色清洁技术产业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特别是原材料,中国在国际市场拥有最低价格,仅这一条就占据了整个行业的上游,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皆如此。目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正在加速进军中东、中亚和东欧等世界其他地区市场,为欧盟或美国可能采取的贸易措施做好准备。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板所有关键生产链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80%。欧洲想要建立完整的本土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链难度比较大,因为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目前对中国企业的依赖也比较大。此外,如果欧盟希望所有环节都依赖本土制造,可能无法实现2030年的清洁能源装机目标。欧洲的工厂可以做太阳能板的一些中下游的产环节,比如电池片和组件,但是做不了上游的环节。在风能产业方面,目前欧盟产能可以满足欧盟85%的风能需求。

但这其中包括在中国生产的风力涡轮机。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风电机组,包括国际品牌在华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根据该协会的数据,以2021年拥有全球最大市场份额的丹麦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维斯塔斯为例,其中国制造基地每年的交付量在全部交付量中的占比超过了50%。

而自从俄乌冲突之后,欧盟正在寻找俄罗斯能源的替代品,这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对中国的清洁技术和相关产品的依赖。而与此同时,欧盟炒作对华“去风险化”,对中国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2023年9月,欧盟不顾德国等成员国的反对,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

如今,又有一部分人反复呼吁欧盟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另一项调查。对此,负责制定绿色融资战略的欧盟委员会金融专员梅雷亚德·麦吉尼斯当地时间2月5日给这种论调进行了降温,她指出欧盟必须仔细考虑其行动的影响,麦吉尼斯认为在能源转型方面,任何可能的措施都需要与欧盟设定的碳中和目标相权衡。

2023年12月4日,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欧洲汽车制造商只获得了满足到2030年销售目标所需电动汽车电池关键原材料的六分之一,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比亚迪和美国的特斯拉,这一情况凸显了欧盟在绿色技术方面的落后状况。

三、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才是欧洲发展清洁能源的最大障碍

有分析认为,正当欧洲一味地将中国视为“威胁”之时,美国拜登政府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才是欧洲发展清洁能源的最大障碍。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美国政府拟提供高额补贴,支持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多行业的生产和投资,但其中多项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仅面向美国本土企业或在美运营的企业。

美国这一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以邻为壑的手段,其目的是“掏空欧洲”,逼迫欧洲制造业巨头为保住其在美国的巨大市场,而将在欧洲的生产研发及资金转移到美国。这触及到欧盟发展的根本利益。作为欧盟的两大主要经济体,法国和德国曾先后对美国法案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要“唤醒欧洲”意识到这个问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则批评美方政策等同于“从欧洲搜刮投资”,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警告,美方做法可能引发“巨大的关税战”。

而欧盟推出的《净零排放工业法规》将在2024年晚些时候欧盟国家和欧洲议会正式批准后生效。欧盟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包括清洁技术在内的产业投资吸引到欧洲,创造所谓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在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面前,欧盟的《净零排放工业法规》能够起到多大的吸引产业资本的作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该如何应对?

一、持续投入对绿色清洁能源上下游的所有技术的研发,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努力掌握全球原材料,保障最质优价低的原材料供给。

期间,要加快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注重运用金融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倾斜,助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建立光伏、风电、氢能、电池材料等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重点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清单,在欧美以及其它国际市场建立强大的中国绿色清洁产业生态,加强中国的产业链供给,瓦解美西方的相关行业储备,以应对其关税壁垒和政治审查。

二、加快海外布局,在欧洲等地区设立制造基地。中国企业应进行积极的全球化布局,选择去欧洲、东南亚甚至美国等地建厂,规避《净零排放工业法规》内关于某一国家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份额不得超过65%的限制内容。

三、要充分利用欧盟与美国之间因《通胀削减法案》产生的矛盾,加强与德国、法国等欧盟主要国家的双边沟通与交流,利用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与中欧气候变化等双边机制,强化对话合作,消弭意见分歧,加紧建立保护我国战略优势产业链供应链的“防火墙”。
作者:彭言(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