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路言 >

日本要跟东盟合作培养10万数字人才?


当地时间5月2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东京举行的第29届日经论坛“亚洲的未来”发表演讲,表示将与东盟合作,力争在今后5年培养10万名人工智能及半导体相关数字领域的高端人才。有分析认为,日本此举旨在为日本企业在东盟的发展提供人力保证,增强与中国在东盟地区的战略竞争。

战略意义

一、日本和东盟的数字人才缺口巨大,这成为双方迫切加强合作的源动力。

日本方面认为,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IT新兴企业已经崭露头角,而振兴数据中心业务和半导体产业,培养相关人才已成为必然选项。据日本政府推算,到2030年日本国内的数字人才缺口将达到约79万人。而与此同时,东盟也将数字领域视为增长动力,确保人才成为了日本与东盟面临的共同课题。在此背景下,当务之急是通过强化理科教育和社会人的技能重塑等措施促使人才进入增长领域。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认为,“支撑数字转型的基础是人,今后10年将是胜负的关键”。越南副总理黎明慨也呼吁东盟与日本在强化供应链和培养数字领域等的人才方面进行合作。为此,日本计划以政府拨付资金来培养人工智能(AI)和半导体人才,并以国际智库“东亚·东盟经济研究中心”为中心,与东盟各国的工科大学开展合作。日本和东盟宣布将支持包括双方的初创企业在内的企业的人工智能开发。日本方面将“大力支持能建立根植于各国文化和语言的基础”,将通过人才交流加深信任关系。

二、在东盟数字化进程中日本存在感薄弱,落后于中国。

据日本智库的分析报告显示,在社会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东南亚各国,几乎没有特别出彩的日本信息通信(IT)企业,这导致日本企业乃至整个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存在感低下。而与之相反,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的IT企业的活跃和中国的存在感显著增强。在东盟各国,从购物到支付再到通讯,数字化正在社会的广泛领域取得进展,以2020年新冠疫情扩大为契机,这一趋势进一步加速。引领东盟国家数字化趋势的是东盟本土的初创企业和来自美国、中国的IT企业。其中,中国的IT企业不仅提供数字产品和服务,还通过投资初创企业以及与当地大型企业及地方政府合作等,推动东盟的数字化。

中国企业展现出来的存在感已与美国企业等同甚至超过美国企业。而与此同时,在东盟地区活跃的企业中几乎看不到日本企业的身影。原因之一是日本没有像美国的“GAFA(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以及中国的“BATH(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这样的总市值位居世界前列的著名IT公司。除了目前的现状之外,日本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日本有许多相对新兴的数字相关企业,但很多未扩展到东盟。而在中国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并发展壮大的中国IT企业在向东南亚拓展业务时能够投入大量资金,其雄厚的资金力量尤其在收购及投资当地初创企业中发挥着威力。

另外,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在国内市场积累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开发东南亚市场,这正是中国企业成为东南亚数字化的主要推进者的原因。

三、日本与东盟合作培养数字人才,目的在于为日本企业在东盟的发展提供人力保证,与中国争夺对东盟的影响力。

早在2018年,日本就提出,未来5年内将对东盟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援助,规模为8万人。援助培养的对象将以日本提出的“完善高质量基础设施”相关的设计、管理以及人工智能(AI)等数字领域为主,培养方式将运用日本式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有分析认为,日本为了摆脱对中国、韩国等东亚地区的依赖,致力于开发东盟市场,其在亚洲的投资格局逐渐转向东盟。日本重视东盟地区,有其地缘方面的考量。

目前,东盟不仅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重点和优先地区,也在日本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将培养东盟数字人才,为其提供高质量数字人才视为事关日本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日本面向东盟积极开展人才培育,可以推进日本语言、文化在东盟的传播,为日本企业在东盟的发展提供人力保证。

同时,日本与东盟数字人才之间形成的人际网络也可为日本与相关国家的关系提供保障。因此,合作培养数字人才是日本经济发展战略,更是其提升国家形象、强化对东盟影响力的政治策略。目前,日本已经通过经济援助、贸易投资等方式在东盟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而此次由日本方面首先提议的合作培养数字人才,更是为今后日本在东盟的发展增加了筹码,其影响不容忽视。

应对措施

一是制定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接和实施规则。

建议具体了解不同东盟国家的战略规划和需求,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制定详细的双边合作规划和路线图,进行精准对接。如对于缅甸、老挝、柬埔寨这些基础设施不够发达的国家,合作的重点应该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国家,可以聚焦智慧城市、数字创新、产业转型、跨境数字连接、数字金融等领域。中国和东盟应以跨境电商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提升中国与东盟的数字一体化水平。

二是在国内布局数字技术转移示范区,为东盟培育数字人才提供便利。

中国应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大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力度。建议利用国内优质的创新链、产业链等资源,建立基础型数字技术转移示范区,与国内企业在东盟国家海外生产基地形成上下游配套,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圈;建立各类高端科研机构引入机制,支持设立数字经济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院士工作站等,构建以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联盟;开展企业冠名、订单式人才培养,鼓励各园区为东盟国家培育相关人才。

三是由企业带头不断扩大数字经济的合作领域。

建议中资企业在开拓东南亚市场期间,要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争取覆盖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网络安全、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大数据、5G应用、数字金融、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设立5G创新中心,帮助孵化当地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建立云计算数据运营中心,助力区域内的企业和组织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作者:路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