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徐秉君 >

美军慌了: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突破!可直击美国本土,摧毁航母!


据五角大楼评估的新闻报道,中国最新的高超音速导弹DF-27可以飞到夏威夷,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并对美国的航空母舰构成特别的威胁。

美国太空军事网站在 2023 年5月25日发布了博尔德公司-国家安全倡议中心主任伊恩·博伊德专文。该文指出,中国研究人员在 5 月的一份研究期刊报告中声称,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可以“肯定”摧毁美国航母战斗群。这种能力有可能使美国在太平洋的航空母舰群被边缘化,从而可能改变战略力量平衡,并使美国在中国入侵时援助台湾的选择有限。

作者认为,这种力量平衡的转变凸显了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正在开发的下一代高超音速导弹如何对全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因此,美国及其盟国应该迅速部署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并增加投入尽快研发反超音速武器。9月11日,美国防御系统网站报道称,波音公司赢得7000万美元的滑翔式断路器反超音速武器技术合同,旨在开发可以帮助美国军队击落对手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

何为高超音速?

资料显示,将飞行器描述为高超音速意味着它的飞行速度比音速快得多,在海平面上的速度为 761 英里/小时(1,225 公里/小时),在客机飞行的 35,000 英尺(10,668 米)高度上的速度为 663 英里/小时(1,067 公里/小时) 。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略低于 600 英里/小时(966 公里/小时),而高超音速系统的运行速度为 3,500 英里/小时(5,633 公里/小时),即每秒约 1 英里(1.6 公里)甚至更高。

事实上,高超音速系统已经应用了几十年了。1962 年,当约翰·格伦 (John Glenn) 从美国首次载人绕地球飞行返回地球时,他的太空舱以高超音速进入了大气层。世界核武库中的所有洲际弹道导弹均为高超音速,最大速度可达约 15,000 英里/小时(24,140 公里/小时),或约每秒 4 英里(6.4 公里)。

洲际弹道导弹由大型火箭发射,然后按照可预测的轨迹飞行,将其从大气层送入太空,然后再次返回大气层。新一代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非常快,但不如洲际弹道导弹快。它们由较小的火箭发射,使其保持在大气层的上层。

高超音速滑翔导弹示意图

高超音速导弹对全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高超音速导弹作为新的战略力量将打破现有防御力量的平衡。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几个国家开发下一代高超音速系统。

然而,令美国担忧的是在高超音速系统研发上,俄罗斯和中国走在了前列。据媒体披露,目前正式列装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中国,而美国的多款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仍在试验中。这让美国失去了安全感,并认为高超音速导弹对全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伊恩·博伊德是一位航空航天工程师,他研究空间和防御系统,也包括高超音速系统。他认为,这些新系统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重要挑战:

● 一个是高超音速导弹在整个弹道上都具有机动性。因为它们的飞行路线会随着飞行而改变,所以防御这些导弹需要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跟踪它们。

● 一个是高超音速导弹在不同于其他现有威胁的大气层区域运作。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飞行高度比速度较慢的亚音速导弹高得多,但比洲际弹道导弹低得多。问题在于美国及其盟友对这一中间区域没有良好的跟踪覆盖范围,俄罗斯或中国也是如此。

重要的是由此而带来失稳效应。伊恩·博伊德在文章中说,俄罗斯声称其某些高超音速武器可以携带核弹头。仅此一项声明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无论其真实性如何。如果俄罗斯对敌人使用该系统,该国将必须决定该武器是常规武器还是核武器的可能性。

就美国而言,如果确定该武器是核武器,那么美国很有可能将其视为首次打击,并通过向俄罗斯回敬核武器作为回应。这些武器的高超音速速度增加了局势的危险性,因为任何最后一刻的外交解决方案的时间都将大大缩短。

文章认为,现代高超音速导弹所代表的不稳定影响可能是它们构成的最大风险。因此,美国及其盟友应该迅速部署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并将俄罗斯和中国等其他国家带到谈判桌前,制定管理这些武器的外交途径。

新闻分析与问题调查

美国国际安全和防务分析师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展非常关注,特别是对中国高超音速导弹能力的地缘政治影响及其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实力的影响格外重视。尤其是对权力动态的转变、对美国航空母舰的威胁以及对全球安全的影响等,都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分析师们认为,中国新兴的高超音速导弹能力正在改变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平衡,并对美国国防和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这些高超音速系统的发展以其速度、机动性和独特的大气工作范围为特点,提出了超越常规防御范围的战略挑战。鉴于其发射核弹头的潜力,这些导弹可能会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并引发局势升级,这突出表明需要就其控制和部署进行外交谈判的必要性。这些威胁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性质凸显了从航空航天进步到国际外交等多层面方法的重要性,以确保平衡的全球安全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该文章在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国的五个调察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美国国防战略的调整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1.DF-27中嵌入了哪些使其能够穿透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具体技术?理解这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提供对中国技术能力和美国可能需要改善其防御系统的潜在领域的见解。

2.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能力将如何影响更广泛的国防工业,尤其是在美国?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确定国防战略所需的调整,包括导弹防御系统、军事行动和采购优先事项。

3.在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方面,我们可以预见到哪些潜在的未来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将如何进一步改变地缘政治的力量动态?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威胁时指导战略规划和先发制人的措施。

4.从技术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应对高超音速导弹威胁的潜在障碍或挑战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揭示现有防御系统的局限性以及国际关系或谈判中的潜在问题。

5.关键利益相关者,如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进步有什么反应,他们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将决定国防政策、军事联盟和外交接触的未来。

位艺术家描绘的高超音速拦截威胁。(数据处理局图片)

防御措施——加紧研发反高超音速拦截系统

据媒体相关报道,非洲际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航空弹道导弹、滑翔飞行器和巡航导弹。

高超音速气动弹道系统从飞机上投射,使用火箭加速到高超音速,然后遵循弹道(即无动力)轨迹攻击目标。如俄罗斯军队用来攻击乌克兰的“匕首”系统就是一种航空弹道导弹。该技术自 1980 年左右就已出现。

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由火箭助推至高空,然后滑翔至目标,并沿途进行机动。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例子包括中国的东风-17、俄罗斯的“先锋”和美国海军的常规即时打击系统。但美国官员对中国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技术比美国系统更先进表示担忧。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由火箭助推至高超音速,然后使用称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吸气式发动机来维持其速度。由于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将空气吸入发动机,因此需要比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更小的发射火箭,这意味着它们的成本更低,可以从更多地方发射。据报道,中国和美国正在开发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美国于 2020 年 3月进行了超燃冲压发动机高超音速导弹的试飞。

然而,美国军方高层认为,高超音速导弹对美国及其盟国的空中和导弹防御构成了独特的挑战。它们被设计成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并且机动性极强。中国和俄罗斯等美国对手正在开发这些类型的系统,因此五角大楼正在寻找额外的工具来应对它们。

由于新一代高超音速导弹不仅具有速度、机动性和飞行路径的优势,而且关键是防御它们的难度很大。美国精心打造的各类防御系统对其无能为力,因此美国又开始制定分层方法来防御高超音速武器,其中包括太空传感器群以及与主要盟友的密切合作。

据美国防御系统网站9月11日报道,波音公司赢得7000万美元的滑翔式断路器反超音速武器技术合同,旨在开发可以帮助美国军队击落对手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

波音公司表示,该公司将“开发和测试高超音速拦截器原型的技术”,并“在飞行测试中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风洞测试和空气动力射流相互作用影响的评估。”

波音“幻影工程”先进武器办公室执行主任吉尔格里芬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个阶段的滑翔式断路器计划将决定高超音速气流和引导飞行器的喷气推进器是如何影响系统在具有代表性的数字环境中的极端速度和高度性能的。“我们在一个极其动态的环境中拦截一个极其快速的物体,这是最前沿的工作。”

据媒体报道,预计这将是一项为期四年的工作。但美国国防研究院并不是五角大楼中唯一致力于反高超音速技术的部门。今年4月,美国防部宣布,导弹防御局已经延长了与雷声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进行的合同,以分别完善他们的滑翔阶段拦截概念。

2023年8月18日,在马里兰州戴维营,美国总统乔·拜登(左)在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无照片)三方会谈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握手。(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于上个月宣布的他们将通过一个滑翔阶段拦截器合作开发项目,合作生产一种新武器。美国防御系统网站8月21日发文称,美国国防部已正式同意与日本防卫省合作开发滑翔阶段拦截器项目该武器可以对抗印度-太平洋地区先进的、新兴的高超音速威胁。华盛顿和东京尤其关注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方面的进步。

周五(8月18日),五角大楼公布了正式启动这一新的联合反高超音速项目的决定。通过新的滑翔阶段拦截器(GPI)合作开发计划,长期盟友寻求形成尖端能力,可以在飞行的“滑翔阶段”基本上摧毁高超音速导弹。

五角大楼发言人没有谈到新的美日合作开发计划将如何与这些正在进行的努力联系起来,但指出“GPI的共同开发将建立在美日长期导弹防御合作的基础上,并加强联盟的威慑态势。”

作者:徐秉君(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