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徐长银 >

徐长银:美国的橄榄枝遮挡不了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


 

近一段时间以来,拜登政府频频伸出橄榄枝,要求与中国举行高级别会谈,开展某些领域的合作,进行经贸某些方面的“再挂钩”。这些信号为缓和中美紧张关系提供了一线希望。

美国总统拜登作出了一些“不寻求对抗”的姿态。例如,在9月21日的联合国代表大会上,他一字都没有提中国,并表示他并不寻求“新冷战”;9月24日,他在华盛顿主持召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方峰会,在峰会的开幕词中和在峰会后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没有提到中国。

前一阵子,对中国发起咄咄逼人攻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现在有所收敛和消停。布林肯10月19日访问厄瓜多尔时表示,“我们不会要求各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谋求获得阻止中国的机会。”

然而,美国伸出的橄榄枝遮挡不了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

拜登在联大的讲话中尽管没有提中国,但把矛头对准中国显而易见。拜登在联大会议上作出“不对抗”姿态后没有几天,就紧锣密鼓地进行遏制中国的战略部署。他不顾美国疫情严重,在华盛顿主持召开面对面的美日澳印四方峰会,确定四方峰会每年召开一次的机制。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9月26日报道指出,四方峰会其实就是一个旨在遏制中国的冷战式联盟,尽管拜登和其他对话国领导人没有公开提到“中国”。报道还说,遏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而建立联盟成为拜登的选择。《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则指出,美国不久前牵头打造的“澳英美联盟”和四方峰会的召开,“表明两个反华集团同时出现”。

布林肯虽然表示“不阻止”中国的发展,但他仍旧强调美国对华关系“该竞争即竞争,能合作便合作,须对抗则对抗”,并呼吁美国盟友在与中国竞争和对抗的问题上,与美国“一道行动”,这样“会有效得多”。10月26日,布林肯发表声明称,美国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下一系列国际组织的活动。

拜登提名的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10月20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声称中国是“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攻击中国“恶意利用贸易规则对美国商业和劳工的损害”、“威吓邻国”、“在香港窒息民主”等。他还污蔑中国在新疆搞“种族灭绝”。在台湾问题上,伯恩斯声称美国“有责任让台湾成为‘一个难以砸开的坚果’”。伯恩斯还表示,美国必须在印太地区与中国竞争以及在气候变化、朝核问题上与中国合作之间取得平衡。伯恩斯此处所说的“平衡”,显然是表示美国与中国的“对抗”与“合作”都不会放弃,或同时进行。

拜登政府此时伸出橄榄枝,与它在国内外面临的困境和挫折不无关系。这既有美国国内新冠疫情持续恶化,死亡人数高达73万多人,美国人民情绪沮丧,又有拜登政府提振美国经济的计划迟迟得不到国会两党的通过,美国供应链中断、商品短缺、物价上涨日益严重的原因;既有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拙劣表现为世界所诟病,使拜登在国内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又有美国盟友在“选边站”问题上与美国离心离德等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美国已不是昨日的美国,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想要在国际上解决全球性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美国气候特使克里今年夏初曾告诉美国总统拜登,除非美中关系得到改善,否则他无法实现自己在气候变化上的目标。

美国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表示,与中国保持接触和合作可使美国真正受益。美国前总统卡特8月份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从与中国的接触中“获益匪浅”,他希望拜登政府能改善陷入低谷的中美关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撰文说,“我们不应低估建设性接触带给美国人民的好处”,而美国的反华政策“对美国普通老百姓、对美中关系而言是一场灾难”。

但是,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前不久宣称,美中关系中被广泛称为“接触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正从“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战略转向一种支持对中国采取更具对抗性立场的两党共识。

担任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管的杜如松(拉什·多希)撰写了一本题为《长期博弈:中国替代美国秩序的大战略》的新书。杜如松在书中提出的核心论点是,北京制定了一项“大战略”,旨在削弱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的支持基础以及“加强支持中国成为替代性选择的管控形式”,进而在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替换美国所打造的秩序”。简单地说,就是臆想中国正在谋求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

杜如松认为,鉴于中国“相对而言实力雄厚”,“美国无法与中国展开对称性竞争”,与中国单方面和解、讨价还价、安抚或在中国寻求政府更迭的做法都行不通。他主张采取在很大程度上“不对称”的竞争战略,即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中国的实力,限制中国将其实力转化为地区及全球秩序的能力,并打造美国的实力,强化美国秩序的各个基本要素——特别是联盟关系、金融实力、军事实力、技术领导力、在全球机构中的作用以及对信息流的影响力。

应该说拜登政府现在对中国的做法基本上就是杜如松在书中所描述的主张。

杜如松的观点遭到美国学者的驳斥。美国国家利益中心特聘研究员保罗·希尔不仅前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文章说,在杜如松的著作中声称中国寻求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的观点方面,杜如松提供的权威和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少之又少”,而当前的证据和逻辑都表明,北京的目标是要打造多极世界,无意成为全球霸主。

很显然,拜登政府提出与中国对话和合作的同时,并没有放松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美国政府把中美关系推向了一场长期而复杂的博弈阶段。对这场博弈,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要用两手对两手。

1、美国与中国搞对抗或“激烈的竞争”,事实已经证明,美国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转过来要与中国对话和合作,我们理应表示欢迎。通过对话、谈判和合作,缓和中美间的紧张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发展,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期盼。中美关系稳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舞台更广阔。

2、美国无论是搞对抗还是要合作,我们都要有两手准备。在推动中美关系的进程中,我们要掌握主动权,该谈则谈,该冷则冷。不能被美国牵制鼻子走。中方在天津与美方会晤时提出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一定要让美国全部兑现。

3、对美国在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做法,我们应予以坚决揭露和回击。在舆论报道上,我们要改变一种传统的做法,即讲合作时为营造友好气氛而不批评对方,该斗争时不要姑息,对美国这样的国家尤其如此。
作者:徐长银(华语智库执行理事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阅读